情绪最激烈的就是徐高材了,多次提出现在应该退兵。其理由也非常充分,现在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兵法常识。并表示自己要给朝廷上表弹劾于奇正。
郭孝格无奈,只能和大家说再等三天。若三天之后还没有消息,安西军就撤回交河。
现在是最后一天,今晚过后,明天早上就得收军。
望着渐渐黑下来的天色,郭孝格叹息了一声。
睡到半夜里,突然被卫士叫醒了。
郭孝格跟着卫士走出营帐,爬到稍高处望去,只见前面左边的天空有一丝红色的光芒,而且正在迅速的扩大。
久经战阵的他一看就明白了,那是有大队人马,才会映照得天空泛出红光。
“赶紧去探明情况!”郭孝格大声叫道。
副将躬身答道:“已经派去了。”
郭孝格看着远处的红光,焦急地走来走去。
对他来说,现在的感觉就是“度日如年”。
终于,一个探子回来报告:“我们前进了二十里,能听到那个方向有喊杀声传来,应该是有人交战。队长派我先回来报告,其他人继续向前探明情况。”
见郭孝格有意下令朝那个方向进军时,徐高材躬身说道:“将军,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又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现在敌我情况不明,怎能随意出兵?万一是敌人设下的圈套,咱们这么贸然行动,可是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啊。”
听到这话,郭孝格脸上的表情完全僵住了。
第420章 一个百人队4
不得不说,徐高材这话也没说错。
步兵调动可不像骑兵那么方便,如果真的是敌人的阴谋诡计,等安西军一动,敌方中路和左路同时攻击侧翼和后背,那可就真是兵败如山倒了。
郭孝格急得背着手不断踱步。
没多久有探子进来报告,敌中军部队全军朝疑似作战方向移动。
话没说完,又有探子来报,敌左军部队朝着中军方向移动。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比较异常的情况。蛮族人夜间行军通常不会打很多火把,而现在无论是中军还是左军,全都打起了火把。
“不用报告,老子看到了!”郭孝格大声吼道:“全军出击!”
确实,这个情况已经不需要报告了,天空两条火龙迅速地朝着敌人右军方向移动。
“将军不可,”徐高材高叫着:“现在情况依旧不能完全确认,万一是敌人故意这么做的呢?我看还是等那边的探子确认之后再说吧。”
郭孝格扭过脸看着徐高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之后说道:“小公爷,你有没有想过,敌人的速度本来就比我们快。若真是飞鹰铁甲在那边作战,再迟疑的话,恐怕等我们赶到的时候,就只能去给他们收尸了。”
徐高材愤然道:“那又如何?于奇正他……”
郭孝格猛地举起手,示意徐高材不要再说了。
片刻之后,他自己也觉得这样对小公爷太不客气了,用柔缓的声调说道:“小公爷,其实我也很讨厌那个姓于的。”
说完之后转身去披挂,一边走一边吟唱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很快,这歌声就变成了合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苍凉的歌声飘荡在夜间的草原。
随着歌声安西军战士们迅速地行动起来。尽管在不久前他们都满腹的抱怨,但现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赶紧赶过去,因为那边有自己的——战友!
郭孝格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交战的地方,已经不能用“交战”来形容,准确的词应该是:追杀。
两天前,于奇正攻破王庭之后,想到自己拉了这么大的仇恨得赶紧溜号,于是连夜往回跑。
这次他可是留了点心眼,如果原路返回,十有八九会遇到兵败撤退的赤撘儿部。因此决定先往东北方向绕一下然后在南下,安全回到交河城。
一路上都在想着:估计河西要打的话那边也打完了,哥们这次出来遛了一圈,还打了两仗,回去之后也有交代了。嘿嘿,真是越想越美啊。一呀摸,摸到……
结果今天晚上,就又得到斥候队的报告:在前面遇到敌人小股侦察队。双方一接触,就都往回跑了。
于奇正一听,哎呀不好,不会前面又有一个什么王城吧?这不行,还是得追上去干掉,不然等他们回去报信可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