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世来说,独孤氏本为北魏皇族,历来都是世族高门。到本朝,称之为第一望族也不为过。
朝议到了他这里,基本上就是要定下调调了。
“臣荐安西都护郭孝格。”独孤无忌解释起来:“郭都护久在安西,对实际情况最为了解。且其人精于战阵,无论能力、资历、威望,都是不二之选。”
群臣不由得在心里暗暗赞叹,赵国公说话就是有水平。
其实谁都知道,这次选帅的表象之下,藏着的是朝中势力的格局。
鄂国公尉迟是于奇正明面上的支持者,申国公高世廉是暗地里的支持者。
除了他们二人之外,绝大部分朝臣是反对者。
在目前朝廷的格局中,最大的反对者就是独孤无忌了。倒并不是说他对于奇正个人有什么意见,只是作为门阀世家的代表,和于奇正这种新兴势力的代表,有着天然的对立关系。
独孤无忌这番话没一个字提到于奇正,但实际上已经从“能力”和“经验”的角度,彻底否定了于奇正。这就比之前张昶揪小辫子的做法,不知道强了多少倍了。
他所举荐的郭孝格,是英国公的嫡系,也算是门阀世家系统内的人。
“万万不可!”申国公高世廉叫了起来:“不王而王,国之隐忧也。”
朝臣们不由得暗暗感慨:高手,这舅甥两都是高手啊。
高世廉这话切中了要害。
安西都护府的军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本来就都已经是精兵。若是把河西这边的全部划归到郭孝格的统辖之下,其军事实力完全可以和朝廷抗衡。这也就是他所说的“不王而王”的意思。
圣上在位,当然什么都不怕。但将来太子继位后,就会成为心腹大患了。
独孤无忌微微一笑:“申国公所虑极是。不仅是这一点,还有就是郭孝格还有个不足就是谋略上差了一点。所以我还要举荐一人。”
第371章 请诛徐高材3
独孤无忌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臣举荐英国公世子徐高材为征西都督。此子出身名门,精于兵法,乃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以其为都督制定全局作战方案,具体作战由郭孝格负责,定能一举克顽敌。”
群臣终于完全明白了。赵国公老谋深算,把这一切都算进去了。先是抛出郭孝格,最后带出徐高材。
这个天大的人情,英国公系统的人以后都会感激。
更重要的是,即便圣上有袒护于奇正的想法,现在也说不出口了。马上就有反应过来的大臣出班启奏“微臣附议”,再接着就是一大波“臣附议”。
“臣请诛杀逆贼徐高材!”一个声音叫了出来。
所有人的眼珠子都快掉到地下了,说这话的竟然是英国公本人!
英国公缓步出班奏道:“微臣今早得到消息,宣抚使徐高材胆大妄为,在未受军令、无有虎符情况下,擅自找河西四郡调兵,现正前往安西。请诛之!”
所有人心里冒出同一个疑问:英国公是不是病糊涂了?
徐高材调兵这事,朝上已经有些人知道了。不过这样的事情,大家操作操作,也不是不能过去的。现在赵国公都出面保了,只要任命一下,这事也就过去了。
可是英国公现在在朝堂之上这么公然说出来,性质就不一样了。虽然圣上不会像他所说的治徐高材死罪,但只要追究下来,徐高材的前程也就算是完了。
上次英国公在朝堂上保于奇正,大家都认为不过是做做样子,实际上还是一直在为徐高材操作。怎么都想不到这次居然对自己儿子下这么狠的手。
“行了行了!”李世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大敌当前,就不要扯这些事了。还是先把选帅的事确定吧。”
被英国公这么一来,就没人好再提徐高材之事了。
立即有人出班奏道:“臣举荐卫国公世子李德。将门虎子,文武双全……”“臣举荐褒国公世子……”“臣举荐……”
听了一阵之后,李世明笑着说道:“看来各位国公世子都不错啊,本朝人才济济,朕心甚慰啊。不过,听了这么久,怎么好像没人举荐赵国公世子啊?国舅啊,你看独孤冲去当这个征西元帅如何?”
这世上有一种人,自己本来出身低贱,一旦有机会上位,便会比真正的贵族还瞧不起低等人。
在后世,最典型的就是那种到城里打了几天工,回到乡下就优越感十足,无比鄙夷自己的父老乡亲。
秘书郎候正就是这种人。
他原本出身寒门,通过科举选拔进入官场。按道理说他本来应该属于与门阀世家对立的科举官吏,但这人偏偏就想进入门阀系统,对门阀世家一直都是跪舔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