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有很大区别2
这段时间一来,要说唯一一个没让于大将军失望的人,就是他宝哥了。
不但从来没闹出过什么幺蛾子,关键时刻还能是他帮的忙。
除此之外,宝哥还有一个最大最大的优点:怕死。
在于奇正手下的人里,在“怕死”这一点上,估摸着也只有宝哥有机会和于帅竞争冠军的宝座了。
俗话说得好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让宝哥来收拾那帮嗷嗷叫的崽子,简直是太完美了!
王忠宝听完于奇正说了这些之后的第一反应是:我特莫的是个太监啊!你们就不能让我好好的做太监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吗?
先是圣上派我来干军中文书的活,现在你又让我去干暗卫的事,还有完没完啊?
见到王忠宝不是很愿意的样子,于奇正嬉皮笑脸地凑过来:“宝哥,我这么跟你说吧,这么多人里面啊,也就你最贴心了。谁不知道你是我宝哥呢?你就帮帮兄弟呗,放心,我保证亏不了你。”
王忠宝低头想了想,这家伙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不管是真好还是假好,现在朝里的那些人全都已经认定自己和于奇正穿一条裤子了。唉,谁叫自己脑子犯轴,小本本上给他说好话呢?
现在可好,不管愿不愿意,都和这货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连解释都没得解释的。
想想就觉得悲催,我王忠宝这么滑溜的一个人,是怎么掉到这个坑里的呢?
现在好,掉进坑里不说,丫的还得寸进尺在上面踩上一只脚。最气人的是,明明知道是这么回事,还没法拒绝。坑,真尼玛的坑!
“这本来就不是我的事,多做事要给钱的!”王忠宝愤愤地说道。
“哎,这个好说。宝哥你放心,这个少不了你的。”于奇正上去两只手捏着王忠宝的圆脸:“来,笑一个。”
“变态!”王忠宝气哼哼地骂了一句,一扭一扭地出去了。
。。。。。。。。。。
河西四郡的几个都尉又聚在了一起。
不过这一次聚会的地点不再张掖,而是在武威。他们是被一个人叫来的。
叫他们来的是新任陇右宣抚使徐高材。
从品级来说,本朝至今并无宣抚使这一正式职位,故也没有正式品级。
简单点说,也就是因为某件事,临时派个官去地方上宣慰安抚督察一番。
也就是说,宣抚使既可以是一品大员,也可以是七品小吏。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微妙的事情。
派什么人来做宣抚使,其实已经表达出了圣上的态度。
比如说某州府出现了疑似贪墨窝案,派来的宣抚使是比州官品级略低的人,代表着是来“敲打敲打”。
如果来的是同品级官员,代表的是“这事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
但假如来的是二品大员,那就是“圣上震怒”,接下来恐怕就是人头滚滚了。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除了品级之外,还有爵位、资历以及是否“红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此次的陇右宣抚使,也是这么一个情况。虽然都是为陇右战事而来,但来的是什么人就有很大区别了。
第354章 热血都凉了3
如果来的是英国公、鄂国公这些人,哪怕没有正式任命,下面军政长官也得听命。
之所以四郡长官去找于奇正请命,就有点类似这种情况。
如果来的是齐超群这种和宁汝佳他们差不多品级的,那么圣上的意思就是派来监督他们作战。通常不直接参与军事行动指挥,做多也就是给一点参谋意见。换句话说,军中实际指挥权还是在对方官员手中。
如果是比宁汝佳他们品级低不少的,大致就是来“观摩学习”的意思。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就是,让世家子弟跟着混点军功。
徐高材就是这种情况。他之前并未在朝中担任实职,只是挂了个从五品的游击将军散官衔。
这里面就又很微妙了。
通常来说,圣上下诏使用散官,吏部要将该官员录入实职,而且一般会比原散官品级有所提升。
可这次徐高材依旧是以散官衔领宣抚使,就有点令人捉摸不透了。
还有一件事也是有点迷。
按道理来说,尽管徐高材奉皇命宣抚,但因为自身品级低下,应该是主动拜会各都尉。
不过这一点宁汝佳等人可以理解,因为徐高材还有个身份——英国公世子。
十几年前,英国公征讨蛮族大胜后论功行赏,现在陇右道这边很多将领都是那时候英国公一手提拔起来的。
不说别的,这四郡都尉中,除酒泉都尉杜伟是鄂国公尉迟将军旧部外,其他三人都在英国公手下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