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是,这冤还没法伸。这些话你于大将军能说得出口吗?就算你说了,人家会信吗?
于奇正很想撞墙。
眼前这局面,看来无论如何得说点什么“备战”方面的话,先把他们给打发了。
可怎么备战,我也不知道啊。要是齐超群或者熊超在,至少还能问问他们。那时候不该把他们两个人都放过去的,真是失策啊!
绞尽脑汁想了一会儿,终于有了主意。
就在四郡都尉来之前,他正在茶馆听书。
地处边关,除了一些传统的评书之外,说书人还会讲一些和附近有关的一些战争经历。
恰巧他去听的这家说书的,还爱加入一些自己的分析,也就是后世说的“夹带私货”。
今天的说书人带的私货就是他盐铁论。
至少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盐和铁都是最重要的战略管控物资。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施的“官山海”政策就是盐铁官营;
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将这一制度加以完善;至汉昭帝时,产生了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一次辩论——《盐铁论》。
对盐铁专营,一直都是个经常引起庙堂争论的国策。从东汉开始,盐铁专营几经废止,又几度重新实行。
赞成盐铁专营者认为,这样可以使国库丰盈、重农抑商、抑制地方势力;
反对方认为,这样是与民争利。使得官僚机构膨胀、因过度盘剥百姓导致民怨沸腾。
本朝建立后,为修生养息、让利于民,于是取消了盐铁官营。
说书人认为,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在边关地区,这么做就是错的!
“国恒以弱灭,独汉因强亡”。
一直到汉朝灭亡,末期天下纷争不休的时候,周围的外族都没法来欺负咱们汉人。
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汉朝对盐铁的管控是最严格的。
蛮族人自身非常缺乏盐和铁,来源只能靠抢夺和交换。没有铁,他们武器不足;没有盐,他们的士兵就没力气来打咱们。
现在本朝强大,蛮族人很难通过抢掠得到盐铁,所以近些年都是靠购买。
其实这些道理并不难懂,但咱们汉人中有一种人,只要有利可图,管你什么国家民族?
贩卖盐铁给蛮族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暴利。在利益驱使下,这些人自然乐此不疲。
第332章 真够喝一壶1
接下来说书人便是讲了许多蛮族人到我们境内“打草谷”的累累罪行,听者无不咬牙切齿怒骂不已。
最后,说书人气愤地说道:“蛮族人固然野蛮得如同禽兽一般,但那些唯利是图,将盐铁卖给他们的奸商更是禽兽不如啊!”
于奇正重重地点了点头,对此深以为然。这世上,没有什么比汉奸更可恶了。
现在被几个都尉缠着问做什么,于奇正无计可施之时记起了这件事,心想控制住盐铁外运,大概应该也算是“备战”的一种吧。和他们说说这个,又不用去打仗,又能把这几个讨厌鬼支走,还能让蛮族人少点战略物资,简直是一举三得的美事。这么好的办法都能想得出来,我怎么个就这么聪明呢?
“既然诸位如此信得过兄弟,那我就说了啊。我有个建议,咱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个盐和铁控制一下,先断了蛮族人的来源再说?”于奇正开口说道。
几个都尉面露为难之色,相互对望了一眼。
尽管说作为边关将领,他们也希望控制盐铁外运。但这事确实挺为难的,无论盐铁是否官营,都属于重大国策,地方官员绝对没有这个权利。
难道是破虏将军不知道这一点?不可能。
要说怀疑他不会行军打仗,还多少有点依据。可人家之前是太子少詹事,专门给太子参谋各种政策的,连这个都不知道,那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还有,今天本来就是自己几个人找上门来问,现在人家说了你又拒绝的话,这话实在开不了口啊。
四人又对望了一眼,咬咬牙硬着头皮应道:“喏。”
见于奇正没有其它吩咐,四都尉告辞离开。
出去之后,相互并没有各走各的,而是边慢慢走边探讨这事到底该怎么办。
走了一小段路之后,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齐超群疾驰过来,刚刚跳下马,手里的马鞭对着步封云就是一鞭子。
安西那边蛮族人已经开始大举进攻的消息今天早上传到山丹军马场,飞鹰铁甲的人也坐不住了。下面的百夫长纷纷请战,可这事齐超群哪敢做主?
在众人要求下,齐超群就赶到张掖,来探探口风。
还没进去呢,就遇到了小乙,说了步封云顶撞于奇正的事。
齐超群一听,调转马头就追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