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少女粉丝回去之后,立即掀起了一阵“蜜饯流行潮”。这股风潮从十三岁年龄段迅速扩展到了十岁并一直降低到六岁年龄段。
这些小一点的孩子虽然自己不能去,但他们会找家长哭啊。
家长被闹得受不了了,于是就到附近的杂货店去问。问的人一多,杂货店以及走街串巷的货郎们马上来关家蜜饯进货。
关习和他请的小伙计忙得根奔转不开,心里不由得更是感激“秦家广告部”了。
签订契约的时候,杨不羡就专门写了一条进去:除了保证质量之外,价格不得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
关习想了一下,干脆直接把所有产品明码标价,批发多少钱,零售多少钱。
其实这个问题之前就困扰过关习。
相对而言,这边的人比他老家那边的人喜欢讲价多了,关习对此很是不厌其烦。加上他是做批发生意的,对那些购买一点点还讲半天价的客户更是不耐烦。
所以之前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是不会讲价就越卖不出去,越是卖不出去名气就越是打不开。
现在这么明码标价,不管谁来都是牌子上的价格,就省去了很多麻烦。而买的人一看大家都一样,也不担心买上当,也就无所谓了。
那些批发商一来之后,关家蜜饯的生意就一下子爆发了。
人都有从众心理,生意越好就越好。
看到这家生意这么好,走过路过的就都会进来看看。大家心里想的是:肯定是很划算的东西,不然能有这么多人吗?
批发商的购物行为,直接催发了最为恐怖的一个群体。
那就是在后世天下无敌的“中国大妈”。
这些中老年妇女看到这么多人买,而且还有很多人都是大袋大袋的背出去,立即就怒了:本大妈要是不买那不是亏了吗?
千万不要忽视大妈们购物时的智慧。
很快就有大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里讲不了价。
自己最擅长的“杀手锏”排不上用场,让大妈们很郁闷。但很快又有大妈发现了“规则漏洞”——批发价比零售价便宜很多。
大妈们立即众志成城自发团结在一起,咱几个人凑足批发的数量去买了然后分,不就可以买到批发价了吗?
“占到规则便宜”的大妈们立即有了极大的热情,不管认不认识都可以相互聊着“凑单”。
看到了这种方法之后,其他的人就发现如果自己再用零售价去买简直就是傻子。
也有人试图说服老板,你既然那个价格卖得起,就按那个价格少卖一点我嘛。
在这个问题上,关老板的态度很坚决:你们凑份子没问题,但低于批发量了一文钱价都不讲。
于是就有人干脆等着,有新人来凑成单了再去买。
这样一来,停留在蜜饯店的人就变得多了起来。
人越多呢,来的人就又越多了。
第296章 一起去看看1
到了下午的时候,又来了另外一种客户。
有些家里近期娶媳嫁女,看到人视台的广告之后,一寻思这还真是个好的小礼物。
送喜帖的时候附送一点蜜饯,既能表达主人的心意,又不用花太多的钱。
最重要的是像广告中那样,“甜甜蜜蜜”的寓意多吉利啊。
办喜事的人一下订,数量可就不少了。
一直忙到晚上,打烊后关习一清点,今天一天竟然收到了一百四十两银子之多!这还没算只收了少量定金还没送货的办喜事的部分。
稍微冷静一点之后,关习就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今天来的大部分都问到了小布袋的事。既然客户有需求,那就一定要想办法满足,反正谁要小布袋谁加钱就行了。
于是急匆匆地去找服装厂,希望能定制一批小布袋。
可卢桂花她们自己都已经忙得冒烟,哪有空接他的单?
关习也想过找附近的一些妇女来帮着做一下,但转念一想这样不行。生意这么好,都是因为人视台的广告。如果做出来的和广告里的不一样,别人不一定买账。
荆州城能批量做出相同产品的,也只有秦家服装厂了。这事啊,还非得找她们不可。
于是开动脑筋,跑去找杨不羡希望能帮着走走关系,让服装厂帮他做一点先应急。
这事杨不羡还真帮他给做到了。
杨不羡跑到服装厂,说了一番要给他做这个订单的重大意义。
首先,关家蜜饯销售得好,对人视台是非常有利的;这相当于间接为人视台打了广告“看,在这里做广告的生意多好啊”。
其次,人视台的广告生意好,咱们广告部的生意就好;
第三,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在人视台面前表表功,维持好了和他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