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族皆是骑兵,来去如风。若是平均分配兵力去迎战,敌人一见攻不下,势必以其机动能力快速集结攻击其中一路。我们的军队驰援能力将会比他们慢很多。即便我们的援军去了,敌人又会一溜烟地跑来攻击这边的驻地。这就是为什么与蛮族作战中一直处于被动局面的原因,打胜仗时战果不大,只要一次打败,就是惨重的损失
英国公这次的策略,是左右两路逐次抵抗后退,尽量凝滞两路敌人的进攻。主力部队在中路设下包围圈,力求歼灭其一路。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战略有一点至关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左右两路的原地驻军,能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次抵抗对面的敌军大部队。
沙血堡就是左路对敌前线对前面的一个小小的城堡,当时驻扎在此的就是精忠团。
三路敌人中最早到达的,是由蛮族猛将赤撘儿率领的左路。
这赤撘儿被称之为蛮族第一勇士,生性极其残暴。只要被他占领过的城镇,往往都是十室九空。
精忠团与赤撘儿三万大军血战三日,硬是令其不能越雷池半步。
狂暴的赤撘儿见自己三万大军未能攻下一个区区只有五百人守卫的小堡,还损兵折将,于是丧心病狂地下令,攻破沙血堡打进汉地后,所有抢的东西都归士兵个人所有。
抢掠成性的蛮族人于是红了眼般日夜猛攻沙血堡。
赤撘儿“一路屠城”的军令传到了精忠团耳里,团长刘敬忠召集全团将士当众说了起来。
“按照上方军令,精忠团只需抵抗三日。也就是说,咱们已经完成了任务。
我要说的是,沙血堡到下个要塞之间,有两个镇子。咱们一撤,这两个镇子的几千百姓将会无一幸免。
所以我要继续在此抵抗蛮族人,给百姓们更多后撤的时间。愿意和我一起留下的留下,不愿意的今晚就趁着夜色突围。
我再说一次,这不是军令,不是军令,不是军令。”
精英团五百余人,纷纷振臂誓死追随,无一人肯撤。
最后,刘敬忠派出熊超等七人今晚突围,沿路通知百姓赶紧后撤,并前往后军求援。
突围的七人中,只剩熊超一人冲了出去,找到果敢都尉石建仁,请求增援。
石建仁不仅不派兵增援,还痛斥精忠团不守军令的举动。命熊超赶回沙血堡,通知刘敬忠后撤。
等熊超再次冲回沙血堡时,已是五日之后了。
与此同时,英国公也是忧心如焚。
这五日间,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230章 难以选择2
左路敌军一直被狙击在沙血堡,而右路的情况则完全是按照原定军事计划发展着。
右路敌军比左路敌军迟两日发起攻击,第一个堡垒守军抵抗一天之后,选择了在敌人包围圈完全形成之前撤退。拿下第一个堡垒后,蛮族人连屠三镇,现正攻打第二个军塞。据紧急战报,估计最多能守两日。
而敌人的中路军主力,一直未向前推进。
敌军中路军是蛮王亲自率领的五万人。蛮王此人异常狡黠,收到其他两路的战报后,不但没有进攻,反而令部队停止了前进。
这家伙从一个异常的小细节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以往和汉人作战,无论胜败,只要攻击一处,必定会有汉人援兵赶去。而这一次无论是左路未攻下的沙血堡,还是进展顺利的右路军,所遇到的都只是汉人的常备军。那么,汉人的主力远征军去哪里去了?
第六日。
右路第二个军塞汉军撤退,敌人右路军长驱直入。
敌中路军发起试探性进攻。
英国公终于准确判断出敌人的阴谋诡计了。
现在敌人右路军已经插入到我纵深,敌中路军试探进攻就是判明我主力所在。一旦探明,他们就在此纠缠住我主力。等左路突破沙血堡,和右路一样插入我纵深之后,到时候我主力军正面和两侧侧翼就会同时遭到敌军进攻,必败无疑。
英国公大惊,下了几道急令。
从目前来看,围歼敌中军主力的计划已经不可能完成了,我主力军立即出全线出动,与敌中路军直接作战。对于与敌军正面作战打跑他们,英国公有绝对的把握。
令右路守军尽可能的骚扰敌军,迟缓其集结时间。对这一点也不担心,右路那些强盗们没遇到大的抵抗,现在忙着到处抢东西,部队已完全分散。
最让英国公担心的还是左路。一旦沙血堡被破,赤撘儿的三万野兽从左翼插过来,将会给我主力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急忙令人通知沙血堡固守待援,凝滞敌左路军。同时令石建仁迅速出兵,全力援救沙血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