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项的成绩综合起来,优胜者做总厨。
黄婶一听,这个办法真不错。和厨师们一商量,大家都比较赞同,当场就进行了不记名投票。
投票的结果是曾庆福和鲍和两人旗鼓相当,接下来就是看连续三天的售卖情况了。
从今天的局面来看,鲍和遥遥领先。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今天由于把秦晓鸾这桌的菜卖了,只能临时再做一桌,这就相当于无形中出现了技术大比拼的局面。
在于奇正等人看来,这些菜的色香味都不错,虽然有一些区别,但也并不是天差地远那么大。
还有就是个人口味的区别,比如黄铁柱就更加喜欢红烧肉。
可为什么鲍和却会觉得惭愧呢?
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了。
在这个年代,物资并不像后世那么丰富。如果不是现在这种太平盛世,连吃饱肚子都是个问题,对于底层百姓来说,菜肴最大的功能就是“下饭”。
怎么能下饭呢?咸、酱、香、辣。
长期的生活习惯,让大家的口味就变得比较重了。
第157章 恭喜曾兄弟2
可是,对于一个优秀的厨师来说,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此了。
他们得通过自己的技艺,让菜肴返璞归真,恢复食材自身的味道,因为那才是上天的赐予。
更有甚者,能给菜肴注入灵魂。达到一菜一天地,一汤一世界的境界,这就是厨神级别的了。
于奇正他们这帮人不懂,但内行鲍和,却能品出这道“出月映潭”的巧妙之处。其水平远远超出自己几个档次。
听鲍和说完之后,众人心中既钦佩于曾庆福的记忆,同时也暗赞鲍和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两位厨师还在不停相互谦让,于奇正开口了:“你们也别推来让去的了。我来指定,你们看这样可好?”
鲍曾二人大喜,急忙躬身应答:“小的等人谢过少詹事。”
“鲍和,这个总厨你来做。”于奇正说完之后夹起了一块红烧肉。
既然少詹事亲点,大家也就都没什么话说了。
于奇正抹了一下嘴上的油:“咦?都看着我干什么?是想问我为什么吗?没为什么。”
其实大家心里都很好奇,于奇正为什么会这么干脆直接的决定,确实等着他说一下原因。但既然他不肯说,那也就罢了。
“哎对了,那个曾大厨啊,我刚才听说你自创了二十几道菜。如果要你这么做一桌,需要多久准备啊?”于奇正漫不经心地问道。
“三天。”曾庆福躬身答道。
“那好,黄婶,我就借用一下啊。”于奇正说道:“曾大厨,这两天你就好好准备,到时候通知我。”
“喏。”曾庆福躬身答道。
“行了,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于奇正放下碗筷,也不再多说,离开了食堂。
于奇正走后,鲍和立即笑着对曾庆福道贺:“恭喜曾兄弟。”
他这么一说,众人就都反应了过来。
之所以于奇正安排鲍和做总厨又不肯说明原因,是因为他看中了曾庆福的厨艺,估计多半是打算让他成为自己府中的厨师。
想想也是,他现在已经官居太子少詹事,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到了京城是肯定要被赐予府邸的。
到时候往来的,都是当朝大员。就算他本人不怎么讲究,也得考虑到到时候迎来送往的事。现在遇到合适的人提前安排好,自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听大家这么讨论,秦晓鸾心里莫名有些烦躁。
虽然于奇正长着的还是那张痞贱痞贱的脸,但这段时间以来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内敛。
其实也不是说他故意端起架子,而是在这么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随着双方社会地位的拉大,有些东西自然而然地变了。
即使你和以前也一样,他和以前也一样,但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毫不顾忌地相互调笑取乐。
再说了,人都会随着环境而改变。或者说,人都得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
如果你身边的人和事都变了,而你依旧是原来的你,这不叫执着,而是固步自封。
需要执着并坚守的,是自己内心中的那个“善”字,而不是外在的其它表现形式。
“物是人非”是一个很伤感的词,但或许恰恰是因为这种改变,人类才会不断地进步。
第158章 新式骑马布3
服装厂的人员到了,于奇正的书童于福也跟着一起来了。
除此之外,调任过来做器械部部长的苏逍也到了。天门县那边的事情,他已经交给了得意弟子刘潇城,也就是春晚和喜儿搭档的那个年轻人负责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秦晓鸾忙得一个头两个大,恨不得将自己分成四片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