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一听这话,心中大惊。
要知道,军队可是国家的根基所在。李世明深谙这一点,他本人更是一直牢牢的把军权抓在自己手里。
现在说要让其他人手握军权,对李经而言实在是太危险了。
不过,自己儿子还真不是治军那块料。这可愁死人了。
李世明笑道:“皇后不必多虑,这事我都想好了。为君之道,在于平衡,这一点皇儿还是知道的。”
独孤皇后一下子惊醒过来:“陛下的意思是,不仅是文武相互制衡。同在军方内部,也……”
李世明哈哈大笑道:“正是如此。”
独孤皇后一下子被皇帝的这种构想惊呆了。
李世明眼光变得难以捉摸:“最近房、杜、魏,还有你舅父高家,纷纷上表请奏长阳公主招驸马之事。皇后可知为何?”
皇后垂头答道:“臣妾不知。”
李世明笑道:“咱们俩所生长女长乐公主已经嫁到了你们独孤家。有传言称长公主驸马是将来文臣之首,宁儿的驸马作为武将之首予以培养。”
皇后垂头答道:“街头巷议,陛下不必在意。”
“不!”李世明放声大笑起来:“我还真就这么想的。你那侄子,咱们的大女婿,还真是家传渊源,确有宰辅之资。现在这小女婿嘛,得朝着太尉方向走才对。我故意透了一点风出去,鄂国公魏国公英国公这些武将世家都蠢蠢欲动。英国公还专门呈上他家那小子写的兵法韬略,颇有见地。”
独孤皇后问道:“陛下的意思是选他们家的孩子做驸马?”
“不。”李世明眯着眼睛笑了。
他的想法是对军制改革,太尉与兵部尚书相互制衡。
太尉用自己的女婿;兵部尚书用英国公的儿子。
接着,选英国公女儿为李经的妃子。
这样对李经来说,一个是自己的亲妹夫,一个是自己的小舅子,自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而这个女婿,李世明不准备选用世家子弟,这又是另外一种制衡。
门阀制度造成的诸多隐患,一直到现在都还未能消除。
朝中必须要有一派力量能制衡门阀世家,方能避免世家过于强大,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除开本朝延续前朝的科举制度外,将有能耐的布衣招作驸马并提拔,是个非常好的选择。这样一来,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的驸马,必定会拼死维护皇帝。
听李世明说完后,皇后不由得从心里暗暗感叹:当皇帝是真不容易啊!
不过她还是不相信那个于奇正有这个能力。
第120章 又担心女儿3
李世明解答了这个问题。
霍去病那样的人,几千年才出一个。李世明怎么可能傻到认为于奇正是霍去病第二?事实上,他压根就没指望飞鹰铁甲本次出征能取得什么战果,甚至根本就不打算让飞鹰铁甲作战。
八百人打几万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李世明相信,以飞鹰铁甲的装备和战斗力,冲到敌人的地盘就溜达一圈再回来,不会有太大问题。
只要能全身而退,就完成了战略目的。
这样就可以大大振奋民心军心,让大家知道咱们的军队也能反攻。同时,对敌方也是一种威慑。
因为根本就没准备让他们真打,所以派谁去做这个指挥官区别都不大。
不不不,还是有区别的。如果派上跟着自己打天下的那群好战分子,见到敌人就嗷嗷着往上冲,被包围歼灭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用于奇正这样的无胆鼠辈就没有这方面的隐忧了。
等到完成任务回来,就在军中有了资本。再派去打几个不大不小的仗历练历练,就可以提拔起来了。
他又本事当然是最好,就算资质平庸,将来真正要打大仗,一线作战还是用军中实战起来的将领,但是军权还是在自己人手里。
这么一说,独孤皇后终于心安了。
不过马上又想到一个问题,于是开口问道:“对了,还有个问题。我听说这个于奇正好像对咱们家宁儿没那么上心,好像是对那个现在负责营造荆州城叫秦晓鸾的女子有那么个意思。要真是这样的话,咱家宁儿嫁了个心里念着别人的男人,日子也不好过吧。”
李世明差点晕倒。
皇后这是刚刚操心完儿子,又来担心女儿了。
不过,天下间的父母不都是这样的吗?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只是,这问题还是个问题吗?皇上一纸赐婚是什么概念?
李世明嘴上并没有直接这么说,而是说道:“皇后,咱们刚才讨论的,都是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这些小儿女之间情情爱爱的破事,就没必要拿出来说了。难不成那个乡下小女子还能危及到你儿子皇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