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出现变化,是发生在兵王之王行动队全部进入博石店的第三天中午。
这个世界永远都有一些你想不到的奇葩人。王忠宝怎么都想不到,居然在万里之外的波斯,遇到了“江夏沈公子”式的人物。
话说也不知道哪朝哪代,一个姓贾的夷陵人在金陵做生意发了很大很大的一笔横财。贾老爷年纪大了,便想带着这些银钱全部运回老家。可是这些银钱实在是太多了,若是走漏了风声,别说盗贼了,就那些贪官污吏也不会放任这么大一块肥肉。
贾老爷想啊想啊,最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把自己在金陵的店铺田地什么的全都卖了,只留下了一家锡店。
锡器这玩意吧,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如果打造成酒壶茶壶之类,有钱的人直接用银的,没钱的人就用陶瓷的,因此锡器的销量很一般。加上贾家的锡器卖的老贵老贵,质量又不好,因此很快就门可罗雀了。就这样,贾老爷在金陵苦苦支撑了三年,最终宣布关门大吉。他库存的那些原材料锡砖因为数量太大,也卖不出去。最后贾老爷也没有办法,只能拿出最后一张地契买了一艘大船,把这些材料运回去。
了解这事的人无不感叹,商场如战场,再厉害的商人一个决策失误也会倾家荡产啊。如果贾老爷当时不是选择错误,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
没有人知道,贾老爷也在这三年之中完成了他的宏大计划。他把所有的银子炼成银砖再在外面包上一层锡,为的就是掩人耳目。为了避免暴露,这事他和说都没说。就连他的儿子贾元,也完全一点都不知情。
看到没?这和咱宝哥开博石店简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一切准备停当,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贾老爷的船开动了。刚上船半天,贾老爷就受不了了,晕船!原本想着是扛一扛,到家就好了,没想到越晕越厉害。于是就有人劝了,老爷既然晕得这么厉害,不如您就去走陆路,反正这些锡也不值钱,盗匪也不会来抢。再说了,还有少爷在船上,没什么好担心的。
贾老爷本来还想拒绝,但想到自己吐得这么厉害还一直在船上的话,会不会引起别人的疑心?这么一想,决定还是谨慎点,自己从陆路走,船到家之后自己去接就好。不过这事到底要不要和儿子贾元说明呢?贾老爷迟疑了许久,最终决定还是不和儿子说。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如果儿子知道了这么大数量的银钱,表现肯定和平时不一样,万一让人家起疑就坏事了。
贾老爷想不到的是,自己千般谨慎万分小心,最后还是出事了。
第967章 江夏的传说
从金陵到夷陵,是顺着长江逆流而上,其间要经过江夏。
因为是逆流,所以船行得慢,在长江上走了一个多月,才抵达江夏。不过到了江夏,在去夷陵也就没多远了。
这江夏是什么地方啊?就是后世的武汉。此处地处九省通衢,自古以来就是客旅云集之处,商贾繁华之所。
贾公子贾元是在金陵长大的,这金陵又是什么地方啊?十里秦淮,豪客销金,英雄销魂处。
贾元也算不上什么英雄,但作为阔家少爷,吃喝玩乐之事自然少不了。想到现在家道中落,心中更是悲戚。这么一悲戚呢,就又想到一件事。这次回到乡下老家后,恐怕此生都难以再享受大城市的繁华了。既然到了江夏,何不上去浏览一番,最好是有段那啥啥,日后也是个怀念。
打定主意,便命船工停船,登上了码头。在船上困了一个多月的贾元,上岸后就好像鸟出藩篱,立马就是一顿胡吃海喝。吃饱喝足之后,便是前往
花楼街。要说这贾元也不过是第一次到江夏,怎么就这么轻车熟路呢?须知,天下票客是一家,九州莫愁无知己。
很快,贾元就坠入一个叫秋月的青楼女子的温柔网中。
温柔网这个玩意嘛,最是消磨时间。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贾元自己身上带的那点银子见底了。贾元无奈,又想起老爹在家里等,于是回船让船工出发。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已经快到了冬天,枯水季来了,装满银子的船无比沉重。不管船工们怎么想办法,也还是搁浅在摊上下不了长江。
得,既然如此,那就干脆在江夏等开春涨水再走吧,正好还可以和秋月多温存几天。
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没钱怎么办啊?别说去找秋月了,就连去吉庆街吃个夜宵都难啊。
就在贾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船长说话了:“江夏繁华之地,可以把船上这些锡卖一点啊,反正你回夷陵那边更不好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