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后面的荷花见了,赶紧推了推自己身旁的闺女:“大妞,快去给你大伯娘帮忙!”
大妞今年九岁,但也很顶用了,应了一声就跑去帮忙。东西不算太多,统共六包面并两个竹筒,两个人拿完全没问题,就没往荷花的篓子里放。
栓子娘这边算是供完了,剩下的人迫不及待就往前走,都要给方仙儿供钱。
一个个带着欢喜的表情,接触了方仙儿那神奇的术法,供得满面红光。
最后荷花这边得了十包面,两筒水。还有一户李家供得多一点,足足有十五包面,三筒水。枣儿见了,心想回去再跟自己洞里的人说说,明天得再过来一趟,现在就她们存货最少。
“先吃着这些,等明天出太阳了,又能出去找食吃,怎么都能对付一阵的!”荷花高兴地说。
现在外面乱,不好出去,也没有来钱的路子,手里的钱必须缓着供才行。只希望供钱的香火能让方仙儿发力,护佑她们撑过冬天就好了。
一群人又给盛珺拜过一轮,背着大堆的吃食往回走。走路时意气风发的模样,简直就跟打了胜仗的将军似的。
枣儿挥手跟大部队告别,还不忘讲了那面的具体吃法,然后就往自己洞里去了。
她亢奋一天,这会儿有些累,打算回去早点歇息,明天还要出门忙活呢。
荷花她们也回到自家山洞,在洞里候着她们回来的人立刻迎过来,将她们团团围住。就是不方便起身走动的,也朝这边投来殷切的目光。
当看见众人背篓里的纸包后,孩子们都发出了欢呼声,就连刘二山都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有了这些救命的面饼,他们就能捱过这存粮空空的阴雨天,找吃食的压力也没那么重了,还能吃得好些!
晚上大伙都喝过面汤,虽然不顶饿,但也舍不得再吃一顿,就各自将面饼收好,留着明天再吃。
只有栓子娘搬了瓦罐来,打算煮包面给栓子补身子。其他人见了,也都围过来帮忙,顺便看她弄这些吃食的过程。
水很快烧好,栓子娘回忆着枣儿的说法,先将纸包里的三份小料倒进水里,一股奇异的香气很快从罐里飘出来,让所有人都吞起口水。
大妞嗅觉灵敏,闻了闻叫道:“大伯娘,这个和大牛哥端来的汤不同!”
栓子娘看了眼罐子,好像是不太一样,她记得大牛端来那锅颜色重些,她这个就清淡不少。
见时候差不多了,栓子娘就按枣儿说的,把面饼扔进水里煮。
正紧张地盯着罐子,一直在旁边地上昏睡的栓子忽然醒了,迷迷糊糊开始喊娘。
“栓子,娘在这呢!”栓子娘赶紧过去摸了摸他的脑门,感觉没烧,这才松口气。
谁知下一秒,她就听见栓子口齿不清地念叨:“娘,我是不是快死了……怎么,怎么还能闻到鸡汤味呢?”
栓子娘一听气昏了头,也顾不上这小子还病着,使劲打了打他的嘴,往旁边猛呸了几口:“说啥浑话呢,你可真是个来找我讨债的鬼!”
作者有话要说:
盛珺:嗯??我听到了什么,煮方便面来补身子??
第7章
栓子娘煮的面,不同于之前大牛的煮法,她没把料包分作两份,而是全部倒进瓦罐里了。
她这次煮的是香菇炖鸡面,味道虽然不如红烧牛肉那般霸道,但因为足够浓郁,也散发出了十足鲜甜的香气,萦绕在洞中久久无法散去。
本来没栓子那句话,人们还没闻出这罐汤面是什么味道,听他提到鸡汤,大家记忆里许久没喝过的鸡汤,突然又有了实质的滋味儿,伴着眼下这汤面的热气,真真是越想越香。
洞里的小孩们被这鸡汤味勾得都馋了,但又知道家里的不易,都很懂事,没人开口求自家大人也煮一罐面吃。
栓子娘往罐里一瞧,又搅了搅,发现面条已经足够软活,应该是煮好了,她赶紧拿碗过来,给栓子盛上半碗,又招呼洞里其他人:“这么多汤,我们也喝不了,大伙都过来尝尝滋味!”
一起过了这么久日子,平时饭都是在一块吃的,也不计较谁喝了谁一碗汤,以后还回去就是了。
大人们点头应允,孩子们见状欢呼一声,赶紧拿了碗排队打汤喝。
栓子娘也不是什么小气人,给几个孩子都夹了撮面,分完还剩下小半罐汤面,她自己舀了一小碗,剩下的等会儿送到隔壁山洞,给自家公婆和舅公吃。
栓子是最先拿到面的,他也是目前所有人里,一次吃到最多面条的幸运儿。
看着眼前碗里香喷喷的汤面,栓子两眼发直,赶紧拿着筷子拨一口到嘴里,口中是鲜软咸香的面条,感觉像是吸饱了汤汁,咬起来嫩得不像话,鼻尖还能嗅到鸡汤的香气,嗅觉与味觉全都得到满足,整个人都像是从麻木中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