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元为此很是发愁。
说到市舶司,原本市舶司的税法出台,本来是该掀起一阵风波的,可有皇子分封海外的消息在前,几乎没有什么人去关注这件事了。
因为一些纯商户就算关注,也不会引起多少人的在意,而一些高门大户家本该是关注这事的,毕竟这对海贸收益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因为按照新出的税法来说,他们要交的税额还不少,只是钱和权比起来还是权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而等阻挡皇帝分封皇子去海外失败后,这些人再次回过头看市舶司,市舶司也已经立起来了,加之他们刚刚联合失败过,也不好再联合起来反对市舶司,只能想办法如何逃税。
只是不想还好,一想,不少人就发现了问题,以往他们要是想避开官府的目光是容易的,只是这些年海贸越发的发达,就算能避开官府的目光,也很难避开旁人的目光,据说那市舶司还有举报偷税漏税的条例,说不得就有人会去举报。
而且皇子们要分封海外,按照朝廷的计划,估计时不时地就要出海去探访一番,送些物资过去资助一番,那他们的船想不被碰到就有点难了。
就算想方设法得到了对方的行进路线,可朝廷走的海路必然是最好的路线,若他们要避开这些路线,海贸必然更加地折腾费事了,到时候说不定税是少交了一些,可生意也要亏损不少。
如果只是一时的亏损也就罢了,可其他人都在那条海路上做生意,就你家不做,贸易时间也不确定,慢慢地就很难和其他人做生意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至于说让其他人也跟着他们一起避开朝廷的商船,开辟新航路……
刚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就被对方视作蠢货,新航路要有这么好开拓,那之前的海商怎么会将海图当成宝贝看待呢,至于说联合其他商船那更是无稽之谈,说不定他们这头刚刚商议着要怎么避开朝廷,下一刻就被人给举报了。
要知道朝廷对逃税的海贸商船惩罚极高,但同样的,给举报人的回报也很高,要是他们发现有谁逃税,被他们抓住了把柄,他们也要去举报的,由己推人,对方会怎么做也很好猜了。
尽管有些人还是不甘心就这么交税,毕竟这么多年他们也没有交税啊,朝廷这突然让他们交税,这不是在欺压百姓,只是大部分人考虑过后还是决定老实点,至于老实多久则是要看朝廷的收税力度,以及他们有没有想到新的逃税办法。
第187章
邓元忧愁着给皇子们的东西,而皇帝则是在愁这些皇子去了海外能不能顺顺利利地在当地站稳脚跟,延续下去。
对于厉王,皇帝是最不担心的,甚至还有点担心厉王过于厉害,把周边的小国都揍一圈,战事是胜了,但是把带去的银钱物资给用光了。
而周王,皇帝对他的文治不担心,担忧的主要是周边的小国会不会趁着立国还不稳的时候欺负他,如果两人关系好,皇帝都想要将他们安排在一处,只是他试探性地问过,厉王显然对周王不是很喜欢,而周王虽说回应温和,但显然对厉王这位兄长的态度也有些敬而远之。
虽然皇帝强行要将两人放到一起,也不是不行,可就这样的态度,就算将他们放到一块,指不定不会互相帮助,只会冷眼旁观。
而且就两人这在大盛都不乐意勉强一下的样子,去了海外就更别提了。
周王身边的人对周王的态度有些不理解,毕竟放以前,周王虽然对厉王冷淡,可在皇帝面前好歹还保持了一些兄友弟恭的姿态,如今这表现和之前差得也太远了。
对于身边人的困惑,周王没有解释什么,以往为了在皇帝面前的形象,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要稍微伪装一番,而现在,这都要被送去海外了,还伪装个什么。
尽管一些人还是不死心,觉得皇帝对他宠爱异常,说不定能留下来,可周王却不抱什么期待,他对父皇很了解,父皇固然宠爱他们这些皇子,可心中还是大盛更重要一些。
而且父皇好不容易促成这件事,若是让他留下来,岂不是会功亏一篑,周王可不相信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有这么高。
既然都要走了,那还不如放纵一些。
对于厉王周王,皇帝不担心,可再往下数一数,皇帝就发愁了。
皇帝以往对这些皇子的关注度并不算多高,毕竟有了太子,厉王和周王能文能武的,再小些的皇子在他眼中就不算太重要,也不需要他们多厉害,教育的也就散漫不少。
可如今他们要去海外,哪怕管理的地方或许算不得多大,可那也是海外,在大盛封地有人帮他们治理,甚至都不用治理,只负责收钱就好了,可到了海外,封地治理的如何关乎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