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是这主意不好,只是怎么听怎么有点缺德了。
这计划要是能顺利实施,那其他人或许就找不到可以背锅的对象了,因为他们有一个算一个的,或许都在政策上出了几分力。
裴清的办法比较的简单,那就是政策内卷,先将这些防贪的政策拆分成比较宽松的政策,然后在朝臣间流传开,表示朝廷要管束这个,然后让朝臣开始讨论这个话题,再夸夸那些赞同政策,并且认为政策有漏洞,要再管的严一点的臣子。
只要皇帝掌控得好,就能让整个朝堂都陷入这种内卷的气氛当中,哪怕知道继续这样下去或许会对以后有影响,可气氛到这了,想要停下来也不行。
况且就算有些朝臣能想到以后,可其他人不在乎后来,只在乎今朝,你不跟就被压下去了,你跟还是不跟呢,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也很有压迫感,会让一些朝臣脑子都迷糊了。
皇帝忽然有些庆幸,还好裴清以前没有出过这种主意,不然这也太坑人了些,同时也有些好奇这个计划实施出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只是办法虽好,可皇帝略微算一下,就发现这办法要实施起来难度还是很高的,要如何展开计划,让其他人按照整个计划走,想要做好是真不容易。
可是等皇帝再问裴清的时候,裴清对此就是摇头,表示他也不太清楚,他对朝臣不了解,不知道要怎么引导他们,将政策由松到紧地提出来。
皇帝有些失望,却也明白在这方面裴清确实是不太擅长的,也不再强人所难,决定自己来处理。
不过这事靠他一个人大概还是不行的,皇帝想了想决定还是再把邓元叫来,两人一起好商量一下。
裴清见皇帝陷入思考中,就知道他该走了,只是走之前,裴清想到这一点,犹豫了一下还是提醒了一句。
“陛下,防贪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官员不用伸手,有些人骨子里是贪的,哪怕管束再严格,也只能拦一时,不能拦一世,可有的官员或许就是出于家境窘迫,若是朝廷的俸禄不足,为了生活,一些官员就不得不伸手了。”
裴清可没有忘记,之后的科举大概会带来不少底层出身的官员,这些官员当官的话基本不可能回到家乡,而是要在外安家。
这安家的花费可不少,而朝廷似乎在这方面并没有给什么福利,这还是去了外地的,要是留在京都,对前途来说是不错,可开销也是很可怕的。
住房,饮食,往来人情的,若是朝廷的俸禄不够,这些官员可能就会变成后者了,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是圣人。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官员算是开头几批的科举官员,若是养成了不好的风气,后面想要改好就不容易了。
皇帝本来还没有想这些,听裴清这么一说,也感觉这点很是重要,郑重地点了点头,记录下来后才让裴清离开。
而等裴清走后,皇帝先将邓元的方法做了些拆分,然后才准备来处理裴清提出的问题,刚拿起刚才记录的内容,皇帝愣住。
等会儿,他这不是让裴清过来解决问题的吗?
可怎么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冒出了两个问题?!
第151章
看着堆积起来的工作,皇帝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既然裴清能将工作甩给他了,那他也可以找人甩出去,放在之前自然是不好和其他人说的,可这不是有个邓元已经知道了一点真相,那抓邓元来干活就够了。
最巧的是,这事虽然是裴清启发了邓元的灵感,可最后还是邓元做的,那让他来做这些工作岂不是恰好的事。
况且,皇帝可没有忘记,这要增加官员福利,也是要户部出钱的,那可不得和邓元好好商讨一下。
皇帝立刻喊内侍进来,让他去召邓元过来。
内侍在裴清过来的时候,不用皇帝多吩咐,就先退到一边了,这也算是前几次事养出来的习惯,知道皇帝和裴清说话的时候不喜欢有人在旁边,至于说皇帝真有什么事,那肯定是会喊他们过去的。
听到皇帝的吩咐后,很快就去将邓元召了过来。
邓元以前被突然召见,会问问内侍是什么情况,他要提前想好应对,可之前和皇帝说了防贪的事,邓元生怕皇帝召他是为了这事,也就不敢再问内侍什么,怕事情泄露。
“陛下……”邓元进殿行礼,可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皇帝喊了过去,然后丢给他一纸文书。
邓元莫名感觉这一幕有些熟悉,只不过顺序反了。
“你先看这些,等会儿朕再给你说发生了何事。”皇帝说道。
皇帝都这样说了,邓元也就不再追问,仔细看了起来,邓元先看到的是皇帝写的宽松版政策,不过有了上次的误会,加上对皇帝的自信,邓元倒没有觉得这是皇帝准备退让了,而是觉得这里面应该是多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