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不远(65)

作者:杨弯月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冯老太从带来的鸡蛋中取了四个出来,塞到郑平安手里,“中午做个蛋羹,这点东西就没必要推辞了。”

冯老太年纪大了,郑平安和吴芳都不好再拒绝,拿上了四个鸡蛋。

她又提着篮子,往小院去。

路上遇见在村口干活的老张夫妻,还坐在田坎上聊了一阵。

董嘉禾上完班,冯老太已经回来了,她还带来个好消息。

“嘉禾啊,我听村口的老张说,这山下的路似乎快修好了,要不了多久,你们也能回去了。”

董嘉禾站在原地稍稍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似的,笑着说:“那不是好事,等路通了,山下的建材和设备都能上来,项目也能继续推进了。”

冯老太拍着董嘉禾的手背,“是啊,是个好事。你这会儿没事,来帮我烧烧火,以后可没机会喽。”

董嘉禾笑着跟了过去。

中午,赵敏敏和杨鸣谦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顿饭相比往常,有些沉默。

赵敏敏向冯老太打听,“阿婆,那张叔靠谱不,之前问不还得半个多月吗?”

“老张肯定靠谱,那修路的活儿就是他在干,他说快了肯定也就快了,可能也就是一周时间。”

赵敏敏有些激动,总算能回家看看她爸妈了。

路快通了这件事,很快大家都知道了。连郑平安和宋雨墨都来问,甚至还在周内约了他们三个去打麻将。

说是等他们走了,再在一起打麻将的机会可就没了。

他们自然也没拒绝。

一行五人又聚在了村委会的小小活动室。

杨鸣谦牌瘾不重,打了几圈就坐到旁边,换了董嘉禾上。

“你们真要走了,我还有些舍不得。”,摸牌的间隙,宋雨墨嘟囔着。

赵敏敏说:“以后放假来北京玩,离得也不远,坐高铁一个小时。”

郑平安也有点沮丧,“你还别说,等你们走了,我和雨墨两个人打麻将都凑不齐人了。”

桃墟村和所有的村庄一样,没多少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

董嘉禾挑挑眉毛,看着雨墨,“这有什么,以后带上男朋友来北京玩,食宿全包。”

郑平安立马说:“我呢我呢?”

董嘉禾甩下一个“碰”,从赵敏敏手里拿了牌,说道:“都包。”

郑平安一下子又开心起来,“那就说定了,就冲你这句,我也得去北京走一趟。不过你还别说,等咱桃墟村建好了,说不定,大把大把的北京人往这边跑呢。我现在看网上,大家都不爱去大都市凑热闹了,反而爱来小乡村,种菜,爬山,说这叫中国人到一定年龄就会觉醒的基因。”

宋雨墨显然和郑平安在一片网络上冲浪,“真是这样,我前两天刷朋友圈还看见我一个大学同学去大理一个村庄旅居去了,光看那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就叫人心向往之啊。要我说啊,咱桃墟村也不差,就村北边那一片桃林,不比网上那些差。”

赵敏敏惊道:“咱村里还有桃林?”

郑平安得意道:“对啊,咱村子有一片桃林,就在村北边的山脚下,只不过现在冬天,都是枯树枝。等到来年开春,你们再来看。”

宋雨墨紧接着说道:“不止呢,今年夏天我刚来的时候,和刘书记他们一家在后山上野营,高山流水,美不胜收,还能在吃刚从地里摘出来的甜瓜,绝了。”

董嘉禾显然跟他们不在同一个浪区,“是吗,那看来搞乡村建设很有搞头嘛。”,怪不得董明安前几年就盯上了这一块儿,看来生意人的直觉还是十分敏锐的。

杨鸣谦也点点头,“这两年政策扶持,做这方面项目应该还只是个开头,后面会越来越多。”

董嘉禾不置可否。

她这样挑剔的人在桃墟村都能待这么久,还越待越习惯,可以想见,中国人确实有骨子里的农耕基因。

她又想起前几天下田通水管的体验,“那以后在桃墟村建个民宿,我一休假就来住上几天,就当度假了。”

赵敏敏笑着附和,“嘿,这想法不错。还能给村子里增加就业,免得张婶到处干零活,辛苦。”

第三十二章 本性凉薄

几个人一边打牌,一边闲聊,一晃就到了夜里。

宋雨墨刚为了和他们打牌,挂了男朋友电话,这会儿看时间不早,匆匆回屋里打电话去了。

郑平安送他们,顺便也去刘长铭家看看,跟着他们一并出了村委会,“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一起打牌。”

赵敏敏“嘁”了一声,“别来这套煽情做派啊,我们这项目还要一两年呢,放心,多的是机会见。到时候,我们项目经理天天住这儿,恐怕你看见我们荣升的人就烦。”

上一篇:你仔细听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