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正如昔日的东方瑞一般,她在为养母一家复仇的时候,似乎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立于朝堂之上吧。
若是,换成自己。
有一天自己会不会也有那半刻一瞬的后悔,自己没有听三娘的话,把羊皮袄子穿在外衫里呢?
居安思危,立足高远,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可是等真迈入到“未来”,却是没有后悔药的。
吴蔚不明白宜王为何会特意点拨自己,想着或许是高宁雪在信中说了什么吧。
一想也是,高宁雪的爷爷平燕王年事已高,京畿地带又不比泰州这般天高皇帝远,随着东方瑞的失踪,庇护高宁雪的人又少了一个。
她能想到自己这个危难之时交到的朋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说不定高宁雪在信中和宜王说了,以后会启用自己,或者把自己调到京畿去给她管铺子也说不定呢?
想通这里,吴蔚释然了,看宜王的目光不再充斥敌意,虽然她并不认同宜王那东方瑞的过去说事儿。
即便东方瑞是朝廷钦犯,东方瑞在吴蔚的心中依然是个亦师亦友的存在。
吴蔚起身,朝着宜王行了一礼,说道:“多谢殿下点拨,民女明白了,今后定当谨言慎行,不辜负殿下今日点拨之情,也不辜负县主娘娘的一番美意。”
前半句宜王还挺满意的,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可最后这半句是怎么回事儿?
哦,原来自己苦口婆心这一遭,功劳全归给自己的小侄女了?
宜王看吴蔚又不顺眼了,摆了摆手说道:“行了,你回去吧。”
“谢殿下。”
吴蔚拎着大包小包的糕点,美滋滋地出了宜王府。
就连吴蔚也不得不承认,宜王是个心胸宽广且很大方的人,不仅没有追究自己的顶撞,临走还是让人给装了糕点让自己带回去,两次从宜王府出来,吴蔚都没空过手。
祝好人一生平安吧,吴蔚在心中如是想着。
……
之后的几天,吴蔚给来米庄送了贺礼的人一一回了礼,参加了几次酒局,茶会,其中也不乏有人明里暗里地打听吴蔚和宜王的关系,吴蔚都巧妙地岔了过去。
又过了几日,有从张家村回泰州矿山干活的同乡来到了米庄和榨油坊,带来了李大姐的口信儿。
李大姐让人带话给吴蔚说:山洞里的冰块已经全部都冻好了,也已经按照吴蔚说的铺了稻草,山洞口也用几层草席棉被给封好了,让吴蔚放心。
不过来人还说:不知是谁走露了风声,许多人都知道吴蔚去年囤冰卖了一大笔银子,从去年秋收之后,不少人都效仿吴蔚,在山上凿了好些山洞出来,虽然没有吴蔚的山洞大,几十块冰还是放得下的。
不仅张家村,毗邻的几个村子都有人效仿,并且全部在冬天时囤积了冰,等着夏天卖个好价钱。
李大姐有些担心,供货的人一下子多了这么些,今年夏天吴蔚和张水生的冰会卖不上价。
带话的人也不无忧虑地看了吴蔚和张水生一眼,见张水生的表情有些凝重,虽然吴蔚早就给他说过,冰价只会越来越便宜,张水生却没想到会来得这样快,看来要更努力的榨油才行了。
而吴蔚的表情却是很轻松,甚至带着隐隐的笑意,这让来人很不解。
传话的人还要去矿山报道,不能久留,柳二娘子拿了几个包子给他装了,又从自家油桶里打了一罐香油一并送给那人,说道:“劳烦大兄弟跑这一趟了,我听说矿工是个辛苦活儿,出门在外的好好照顾自己,这包子你拿着,香油也是你水生哥亲手榨的,你带上,饭菜油水少的时候,自己往里面加一点儿,可香了。”
“那就谢谢嫂子了,你们要是有什么我能出力的地方,派个人到矿上是支应一声啊,我一定来!”
柳二娘子和张水生将来人送走,回来见吴蔚不知想到了什么,笑容更灿烂了。
柳二娘子颇为不解,问道:“我说妹子,你傻笑啥呢?你没听咱家冰块的生意被人学了,今年夏天的冰卖不上价了?”
去年张水生和柳二娘子整整赚了在冰块生意里赚了一百两白银,这榨油坊就是用卖冰块的银子开起来的,运输的损耗吴蔚都替他们承担了。
吴蔚看了看二人,又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柳翠微,对上柳翠微眼中的了然,吴蔚眼底的笑容更深了,果然……知我者,三娘也。
吴蔚敛去笑容,解释道:“二姐,二姐夫。能有今日的局面,其实是我一手促成的,达到我想要的结果,我很开心。先在这儿给你们赔礼了。”吴蔚起身朝着二人拱手行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