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够了。"
"我给你打包一份早餐路上吃?还是店里吃?"
"路上吃吧。"爱君把衣服放在门口桌子上,帮忙把一叠肠粉端给客人。
"李家儿子刚刚才走。一大早等在路对面,也不知道等谁。进来店里喝了碗粥。没怎么说话。和他妈一个样,高傲得很。"邓玉婵一脸不屑。
罗振伟说:"人家明明进门就和你打招呼,是你不理人。蛮不讲理。"
"蛮不讲理?没看我忙吗?哪有时间和他逛花园。讲理?你怎么不和他讲理?你不是照样不理他吗?你不是最崇拜他老豆吗?点啊?人走茶凉啊?"
"妈,"爱君提起衣服袋,"我要走了。早餐回学校饭堂再吃。月票用不完浪费。"
"走走走,快走。多坐一会我都怕你烧了这家店。"
走到村口,之辉的车停在小池塘边。
池塘很脏,附近居民把所有生活垃圾往里丢,溢满池水,臭气熏天,蚊子苍蝇滋生,硕大老鼠光天化日下像只猫在岸边垃圾堆跑。
他不好好坐在车里,关上车窗,反倒是背靠车门站着抽烟,略略低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她心生温柔,一路奔跑。
"怎么?怕我丢人?不给你爸妈介绍我?",某人眼皮不抬,懒得理她眼里的求饶。
"又不是不认识你,你不就是李家儿子嘛"
她绕过他,打开车门坐进去,透过车前窗观察周围。
他把烟头往地上一丢,用脚碾几下,坐回车里。
一看她小心翼翼窥探四周的样子,气又上来,"看什么?没人。"
就是要没人。
"之辉?"
"干嘛?你还知道我叫什么呀?不是李家儿子?"
她向他靠过去,伸出手,勾住他的脖子,拉下,啄一啄某人微张的嘴唇。
"早上好,李家儿子。"
第四十四章 心情起起伏伏
撤资风波中,为了稳住投资者,从而继续吸纳外资,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华侨和香港澳门同胞投资的规定》,明确外资企业投资和资产不实行国有化。
广东省进一步加大加快改善投资环境,发行债券集资建设高速,机场,码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给予外商税收“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
1990年宣布在依然是一片农田的天河区,兴建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下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即将来临。
在商言商,总有算利的商人逆国际关于中国发展前景的负面舆论压力而行,罗爱君兼职的电脑公司的大老板陈家栋就是其中一个。
他看中郊区某县的一块地,当地政府大力扶持能源,原材料,高新,外向出口创汇产业。几番谈判后,双方签订合同。
陈家栋要把这块地打造成从单一的计算机组装生产到囊括上游商品生产供应,运输链一体化的大工厂。
合同是罗爱君一个字一个字敲入电脑存档,再传真原版回香港集团。
她在专心致志敲字的时候,Mandy 端杯热茶,屁股挨着爱君办公桌的桌沿,问:"想不想毕业后到公司当全职文员。"
"当然好。求之不得。"
Mandy的表情变得牵强,抿抿嘴,低声说:"你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来我们这种小公司当文员,专业不对口,太可惜了。万一学校要把你分配到前途更光明的单位呢?"
爱君扬扬手中的合同,笑哈哈说:"这里就有更光明的前途。大通行的,我对大通有信心。"
陈家栋刚巧经过,本来要赶着返回香港的他,又从楼梯折回,问:“你是Z大财会系的?”
爱君点点头。陈家栋说一个好字,没继续再说什么,推门离开。
Mandy看陈家栋离开的背影,眼神在某一刹那变得半是凌厉,半是冷漠,随即漠然端起茶杯离开。爱君恍惚觉得那种凌厉和冷漠有部分和自己有关。
下班前,昏暗的天空淅沥沥下起冰冷的秋雨,细长绵绵,伴随时远时近的阵阵雷鸣。
之辉到布匹市场订购制衣面料和配件,发到合作的制衣工厂,再由工厂依据他提供的衣服样品制作成衣。他在缩减成本环节越做越自信。
他传来留言说太忙,今天没法见面,让她回学校小心,别又被偷又被抢。
又说明天早上到学校陪她吃早餐。
下班前,他说外面在下雨,她有伞吗?要不要在办公室等他来接?
爱君走到窗前向外望,打开窗户一条细缝,一层秋雨一层凉,层层秋风层层寒,被一个人时时刻刻牵挂的心情如这场止不住的秋雨,潮湿缠绵。
她迅速关掉电脑,锁上抽屉,挎起背包,急忙跑下楼梯,不理会身后诧异的表情,撑起伞冲进斜雨中。
可等出租车把她放在布匹市场附近,掀起雨幕扬长而去时,她马上懊恼不已,暗骂自己发什么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