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每个人都新年新气象,连沈确那个毫无事业心的家伙都摆拍了一张和工位的合影,配上了「我爱工作」这样假惺惺的文案。
黎想给她发了个开工红包,和她闲聊了几句;再一一点赞大家的踌躇满志。她视线一路下滑至陆安屿的朋友圈:桌上放了个保温杯和一个大苹果,配文:「早上查房,病人家属给每个人都塞了个金冠苹果,说是自家种的。」
又是金冠,他怎么这么爱吃苹果。黎想扯扯唇角,大拇指顿了几秒,还是没能坦然按下那颗小心心。
“妈...怎么了?”黎想清清嗓子,“你们几点出门的?我都没听见。”
薛文倩那头背景音嘈杂,应该在菜市场。她语调始终扬着,不时向小摊贩询问菜价:“八点。店里这几天生意火,每天连菜帮子都没得剩,我得多备点。中午来店里吃饭吗?”
黎想翻了个身,睡意尽消:“不去了,我得在家改简历。”
“行,要给你送外卖吗?”
“不用啦。”
“那我去忙了啊,下午我在店里还有事,不回家了。”
“嗯,我看看待会没事的话,就去店里找你。”
黎想挂了电话,心尖暖暖的。离家这些年,她足够独立,看上去「所向披靡」,却也明白这份底气来自于对父母的依赖:他们就在那,始终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替她保驾护航、遮风挡雨。
父母给予的安全感给了她一个坚不可摧的保护罩,帮忙隔开了些她和现实烦恼的距离,却也使她相对晚熟、活得不够接地气。
那一晚饭桌上,她听到最多的字眼便是「养老」。
薛文倩和黎康明下岗多年,每个月自行缴纳社保,待到退休年龄时大概能缴满 35 年左右的工龄。江城养老金水准线在省内算高的,两个人加一起约莫能拿到八千出头,足够往日开销,却挡不住大病大灾。
他们这些年攒了不少积蓄,却没怎么替自己打算,一心惦记给黎想在申城买套房子扎根。他们努力给她铺后路,生怕她一个人出门在外受委屈、被人欺负;担心她照顾不好自己,更害怕她孤独终老,无人陪伴。
可她呢?有帮父母兜底的能力吗?等再过十年、二十年,父母进入耄耋之年,她能独当一面吗?
再之后呢?
她不敢细想,莫名背脊发寒,对新一年的期盼瞬间转为了恐慌。她噌地起床,翻出大学毕业时准备的旧简历,开始逐条更改。
四年多的纯事务所工作经验不算多出挑,却也不差。她下载了几套模版,又在论坛上搜索了前辈们的经验之谈,重点突出她主要负责的上市公司审计项目、首次公开募股和内控咨询经历;还不忘列举了一些数据分析的事例。
她目光锁定在「风控岗」和「财务分析岗」,机械式地填信息、点击发送。一通海投完已近正午,她视线掠过一封封「职位申请递交成功」的自动通知,浮躁的心终于安定不少。
她泡了碗方便面,边吃边咨询朋友们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内推。她懒得重复打字,索性转发一条笼统的【姐妹最近在找工作呢,有合适的推荐吗?(哭哭.jpg)】。
大家回复得都很快,多半是让她发来简历帮忙留意着。
忙碌一早上,黎想总算完成了今日找工作的 KPI,减轻了负罪感,跟风发了条朋友圈:【新年愿望:一心求财。】
沈确不负众望,秒点赞回复:【麻利滚回来!我都找不到人逛街了!】
黎想没点私聊,直接盖楼:【我也想啊,求收留。】
沈确:【随时,家里的大门永远朝你敞开。】
黎想指尖快速跳跃,没一会儿的功夫,老同学们见缝插针地加入了盖楼大业:
宁旭:【赶紧趁你回申城前攒个局啊!】
话头一起,众人纷纷响应:【择日不如撞日,干脆这周末?】
黎想哭笑不得,明明是一条求职朋友圈,却误打误撞成了大家聚一起吃喝玩乐的由头。【我都行,听从组织安排。】
宁旭:【我来安排!】
黎想聊够了,换身衣服出了门,脚步却不如年前那般轻盈。
人的心理有时候很奇怪,过年那会,大家都闲散在家,她倒没觉得有什么。
而现下,每个人都回归原来的生活节奏,仿佛「休息」注定只能是一种短暂的生活状态。「全员上进」的大环境下,黎想压根没法再躺得心安理得,脑子反反复复冒出那句古话:落后就要挨打。
她觑见满大街的人来人往,笃定大家此刻都在奔着一个新目标努力。那她呢?目标是什么?找到下一份工作,大概率会继续被 PUA 到心力交瘁,再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