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钱都花完了,他还是没回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如果绑匪再要求赎金,我给不出来,我老公一样会死,不如找警察试一试。”
“我什么钱都没有了……”
潘思琪喃喃自语。
“钱没了,不代表过去做过的事情就抹去了,现在是给你机会,如果你还有没说法的赶紧想想。”
顾添的语气有些不耐烦,潘思琪挤牙膏一样的,有一搭无一搭地说,什么时候才能说得完……
“你既然听信了他不报警,听信了他和人合伙做生意中饱私囊,那说明你也猜到了他干了见不得光的事啊。”
“你都能猜到,你觉得我们查不到?就算现在查不到,不代表以后查不到。”
叶锐也不想再这样浪费时间周旋下去,干脆挑明。
“我只知道,他组织的境外商务考察团,会叫人家交出境游押金给他,因为有时不时回不来的人,那个钱就变成他自己的了。”
“有的钱,他是出发前就知道那个人不会回来了,我不知道算不算协同偷渡……”
“这个业务最开始是我去帮他运作的,本来想找正规旅行社合作,但是没成。”
“范荣的成功其实就是靠复制,利用信息不对等,传播慢进行复制。”
第311章
潘思琪为了再次证明,自己参与范荣违法的活动不多,不得不再次从头开始交待她曾经介入的,了解的范荣的商业活动。
和叶锐,顾添他们之前分析的差不多,范荣是把在大城市看到的商业模式,无限照搬到小城市。
比如奶茶店,咖啡厅,简餐西餐厅,甜品店等等……
这些都是首先在大城市风靡起来的,发展到小城市需要一定的时间。
很多追逐风向标的人,首先考虑的也是在大城市投资。
来找范荣付费做咨询的客户,说通俗点就是挣了点钱的大老粗,这些当下社会流行的很多东西,他们根本没接触过。
范荣稍微给他们一讲,再一吹,然后再带着走几家闹市区的门店,立刻把他们想要大赚一笔的心情挑动起来了。
心潮澎湃之下,他们很难理智客观判断这笔生意是否可行。
他们的认知也不足以让他们能够做出风险预估。
大城市的投资够不上,小城市,熟悉的家乡是最好的切入点。
一家家的山寨店就这么开上了……
范荣为了做好全方位的信息提供,他也会去各种展会寻找资源,但是他寻找的资源并非说要媲美连锁大牌。
他寻找资源的核心点是有利可图……
层层利益盘剥之后,真正落到产品本身的金额少之又少。
自然很多人的店开起来了,但是因为供货的品质跟不上,失去了生意的核心支撑就没办法留住客户。
生意当然不能长久……
这期间,范荣就要发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自己无微不至关怀客户的表面态度。
然后这些投资失败的人,把问题都归结在自己不懂经营,盲目跨界不懂运作上面。
这样一方面最大程度降低了他们来找范荣扯皮,另一方面万一他们还有资本,可能还会被范荣再次割韭菜。
其中一些人实力雄厚,准备投资的金额预算也会不同。
从选址到供应商选择范荣也会注意,甚至会打听清楚大品牌加盟后,手把手教他们加盟大品牌。
这帮人大部分都赚到了钱,结局就是更把范荣奉为大神。
日常请吃喝都是小意思,更是主动给范荣推荐客户,积极参加范荣举办的各种培训会。
目的只是想要和范荣保持友好关系,获得当今最前沿的咨询和发财机会。
范荣的能耐也就是能忽悠住百万以内的投资,再往上他是真不行了。
但是这些送上门赚钱的机会,他不想放过。
所以他从过来外一些商会,一些大型传销直销企业获得了灵感,组织运作商务考察团。
范荣最开始想全部照搬他看过的那些模式,雄心壮志做大做强。
要组织他的信众去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挨个打卡……
和最好的旅行社合作……
领略最美的风景。
虽然范荣脑子里冒出这个想法时相关常识一概没有,但是他的公司在帝城,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优质资源。
潘思琪那段日子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和不同的旅游公司打交道。
但是时间花了那么多,未必有回报。
运作成熟的旅游公司给的答复虽然有多差别,但是大框架几乎一模一样。
想要实现范荣的想法只能做定制团,最低五人成团,不满五人也要按五人算费用。
吃住行可以全方位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