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导演有些感慨:“向樾这小子果真是给了我们好大个惊喜……”
不过,他又很快反应过来:“你怎么就这么吝啬呢,不当着小新人的面给他演的戏给个肯定?”
伊致远听了这话,视线移开了点,道:“他碗里的那多出的半份肉还是我嘱咐加的。”
言外之意就是虽然精神的鼓励没有给到向樾,但物质上的支持他可是一点都不少。
副导演:“……向樾不是男团成员吗?身材管理那叫一个严格,你把人家喂胖了怎么办?”
伊致远:“……”
话虽如此,这一个半月相处下来,向樾倒也没胖多少,听其他人说是他很自律,早上会去晨练,说不定刚好抵消掉了伊致远给他菜里加多的那半份肉的脂肪。
回顾到《万重山》中,确实是如副导演所说,「郁天」的人设在伊致远心中并没有完成,即使大体上看出来他已经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了,可是其中最为灵魂的一块,却是困扰了伊大导演许久。
他以善恶之分来构成全剧最突出、最震撼人心的一个对比点,而在善和恶的代表人物刻画上,他必须要将其塑造的更契合这场激烈的对比,这样才能让整部剧本的中心思想更立体更突出。
伊致远的本意是演员在饰演「郁天」时,他会根据演员所表现出来的最好的一面将其施加到「郁天」身上,通俗点说是为了让角色和人物更加契合,伊致远能放弃一些东西,将带有演员个人色彩的因素融入到「郁天」中。
这不符合伊致远一贯的作风。
但在当时海选几百人都找不出一个适配的演员的情况下,这是伊致远做出的最大的让步。
让角色适配演员本身就不合理,不过情况的紧急只能让伊致远选择降低自己的标准,亦或者是删除「郁天」这个角色。
向樾的出现,能算得上是让伊致远不改角色的底气。
他就这样看着向樾一步一步理解他所写出来的「郁天」,一步一步将自己融为这个角色,最终,将其生动的呈现在镜头前。
“加戏啊,”伊致远松了口气,接回了刚刚副导演的话,“不加也行。”
他本意将「郁天」塑造成完美且纯粹的善,只不过有了向樾之后,‘完美’这一词倒是可以剔去了。
倒也不是贬义,只是伊致远导演在向樾演戏的某一瞬间忽然意识到了,「郁天」要是过于完美就会形成空壳感,这和他一开始的想法并不符。
「郁天」也是个人啊,他需要有自己的瑕疵,这样反衬出来的“善”才最贴近人类的本质情感。
他的剧本给向樾的表演留下了很多空白,在这一片空白中,向樾提笔写完了最终的「郁天」。
“不简单。”这是伊致远给向樾的评价。
机场的人流量不算大,向樾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此刻的他一手提着行李箱一手提着G市土特产,戴了双没镜片的黑框眼镜,半边脸被口罩遮住了,就像是个普普通通来G市游玩的旅客。
距离飞机登机检票还有一定的时间,于是向樾打开了手机,想把这些天来错过的消息和网络热点狠狠的恶补一遍。
忽的,他若有所感的抬起头,往后看了眼,视线中,只有零星几个路人提着行李箱路过,还有几个人坐在椅子上无所事事的玩着手机。
……是错觉吗?
向樾眼神暗了暗,他怎么感觉……刚才有人在偷拍?
——
我回来啦!
第46章 粉丝
一种镜头,两种说法。
作为公众人物,除去经常要面对的镁光灯和镜头话筒外,一种更隐蔽、潜藏之深的“隐形拍摄”构成了他们最头疼的来源。
明星们的一举一动,吃饭、逛街、乃至是出差时进入了某个酒店,明明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这些为了营造爆款新闻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明星狗仔身上,分分钟能变成#震惊!xx演员竟然和一女子秘密逛街?!#,亦或者是#某明星深夜出入某酒店,疑似包养情人?#诸如此类扭曲事实的所谓的‘新闻’。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类新闻对于各位公众人物带来的负面影响依旧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在路人缘这一块,人们容易被浮夸‘劲爆’的标题吸引住,哪怕是不认识这个明星,也能轻易的被这样的‘新闻’带歪。
除此之外,那种窥视感和被跟踪时的恐慌感可谓是无孔不入,轻易让人变得精神衰弱,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如影随形,哪怕是很严厉的制止过这些行为,官司都打了好多场,法律上的例子也有很多,可就是不能完全杜绝这种现象。
哪怕在官司上胜诉,可那毫无底线的造谣及谣言的传播早就渗透到了每个角落,无论再怎么又累又苦的辟谣,甚至可能会没有任何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