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想看什么书,跟我这个老头说就好……”
老者坐在原位上不动,将脑袋低下去后,又用沙哑的声音意味不明的补充了一句,“书啊……太多了……你找不到的……”
向樾心中一动。
“老人家,请问您有什么书推荐吗?”他问道。
老者抬起眼睛看了他一眼。
“年轻人……你不说书名,老头子我啊,也不知道给你推荐什么……”
一句很矛盾的话。
不过这位老人家一直提及“书名”这个词,或许这才是关键。
向樾隐隐间有了些猜测,道:“那老人家,我能先进书阁内看看吗?”
老人家缓慢的点了点头。
书阁的里面的空间很狭窄,仅能容纳几人同时在其中寻找书籍,尽管如此,书阁中的藏书却异常丰富,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不过很多书看起来都上了年代了,不少书的封面泛黄、甚至还缺了一个角。
空气中有股灰尘的的味道,就连用来放置书籍的架子看上去也有种摇摇欲坠的破碎感,向樾在其中轻手轻脚的走着,谨慎的拿起一本书翻阅,发现上面没有任何的字迹。
向樾将书放回原位,又翻看了好几本,发现书里依旧是空白一片。
「猜到了,这种都是刻意做旧的道具书,没什么关键信息的」
「这里的书那么多,就算有线索,找起来也是个很大的麻烦啊……」
「不如回去直接质问NPC,看看能不能问出点东西来」
「可不兴这样嗷,要讲文明!」
「NPC刚刚不是说了告诉他书名他就帮咱们找书嘛……」
书上没有信息。
那就是关键点并不在这些书上。
向樾放下书本,环顾四周。
狭窄的房间里,灯光也并不是很明亮,书籍密密麻麻的摆放在一起,要是一本一本的看过去,绝对会耗费不少的时间。
书架一共有五层,房间中起码摆了五个这样的书架。
第一个书架侧边上有分类标签,上面写着「年代」。
第二个写着「地方」,第三个以及第四个书架的侧边字迹看不清晰,第五个则写了「传统风俗民俗」。
向樾走到第一个书架,从上往下,将书籍仔细的看了一遍。
《一一九零年的社会》《山花港(1981)》
《传统歌曲(截止到1991)》《悲伤的鸟(1799)》……
……
…《假如黑夜是一首黎明的歌(0)》
书架上的书籍全都写明了年份,向樾看着最下面那列,《假如黑夜是一首黎明的歌(0)》这本书被放在了最中间的位置,顺数过去,刚好是第五本。
他伸手点着书本,然后朝上看去,从左往右数着数字。
第五列,《假如黑夜是一首黎明的歌(0)》
第四列,《逃离海港(1897)》
第三列,《羊驼(6)》
第二列,《悲伤的鸟(1799)》
第一列,《一一九零年的社会》
取其中与列数相同的数字,则构成了一个年份:1、7、6、7。
第二个书架的提示词很明显,「地方」指的是哪里,不言而喻。
不过,节目组应该不会将谜题设置的那么简单。
为了验证自己想法的真实性,向樾依旧是顺着书架的列数找到了关键字,合起来的却是一个统称:「淮阴」。
山北水南为阴。
第三和第四个书架粗略的看过去,来到第五个书架时,有关「传统民风民俗」从入寨起就一直有本地人提起过,那就是「祭祀遥神」。
将所有的线索整合,加上书名号的话……
就是《1767年淮阴地区的祭祀民俗》。
「急急急急急向樾解密的时候怎么不解说啊」
「你樾哥说不定太投入了没记起来这是直播呢」
「樾哥:解说只会影响我破案的速度,观众只要看结尾就好」
「头一次在节目中感觉如此无力」
「以前都是看嘉宾解密抓耳挠腮,现在怎么是我们抓耳挠腮了」
向樾回到前台,想验证一下这个答案是否准确。
“老人家,请问您这里有一本叫做《1767年淮阴地区的祭祀民俗》的书吗?”向樾问道。
老者听到这话,可算是变换了姿势。
他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杖站起身来,拒绝了向樾的搀扶后,老人家缓步走到了书阁内部,不过一会,他便从里面走了出来,形如枯木的手上攥着一本书。
“年轻人……你要的书。”
老者将书递到了向樾手上。
书名和向樾报出的名字一模一样,的确是《1767年淮阴地区的祭祀民俗》。
向樾拿着书,感觉书页有些合不上,翻开看后,发现里面还有一本仅有巴掌大小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