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没有察觉到什么不对,戚矢臣吃饭时,倒是看见了那两个小孩子,躲在门后不停的咽口水。
妇人进来把孩子领走了,让他们出去玩。
吃完饭后, 男主人家拿了些草药给他们,草药是捣成泥状的,用来敷伤口的。
他们这里出行不便,遇上点伤都是去找村里的人,弄点草药自己敷上。
虞书和戚矢臣把严重一点的伤口都敷了一层草药泥,草药黏性很大,也不用缠纱布, 直接敷伤口上就可以。
戚矢臣在背包里翻到那个急用的小盒子,他从盒子里拿出那个透明瓶子, 打开盖子从里面倒出两颗药,两人一人吃了一颗。
虞书的手机在水里泡坏了, 戚矢臣的手机被冲走了,村子里的人根本就没有手机这个东西, 所以他们现在只能等崖壁边的洪水退去后,去河对面的镇上打电话。
妇人拿着他们的衣物,去山背后的那条小河沟清洗,虞书和戚矢臣也跟着她一起去。
陪同的还有两个小孩子。
小孩子跑得很是欢快,一点也不怕雨下过后,泥泞的路会使他们摔跤。
“解落三秋叶。”
大一点的孩子念了这句诗后,小一点的孩子立马跟着有样学样的念。
“能开二月花。”
大孩子又教了一句,小孩子紧接着跟上念。
“过……过……”
第三句诗大孩子卡壳了,他停下来用手挠了挠脑袋,仔细的想第三句到底是什么,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
弟弟眼睛期盼的望着哥哥,希望哥哥教他念下一句。
“弟弟,哥哥也记不住了。”
哥哥有些垂头丧气的说道。
虞书走在他们身后,替他们念出了下两句。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虞书的发音很标准,一字一句说得很清晰,他念诗的声音也好听。
“对对,就是大哥哥说的这两句,我记起来了。”
大孩子经虞书念过一遍后,他自己又反复的念叨了几遍,背下来后又去开心的教弟弟。
走到小河沟时,妇人把他们的衣裳放在水里先浸透一遍,浸透后打上肥皂,用刷子清洗。
虞书在一旁想帮点什么忙,但是那外套浸水后,特别的重,他差点把外套给浸到河里捞不上来。
“我来我来。”
妇人用捣衣棍把衣服捞了回来,这才避免衣服沉下去,她把衣服都放自己这边,不让客人动手。
虞书做事反而帮了倒忙,他有些手足无措的站在旁边。
戚矢臣在一旁站得心安理得,丝毫不尴尬,他甚至捡了两块石头,手一甩,石头在水面上连续打了好几个水漂。
他这一举动,可让两个小孩子羡慕不已,围着他让他再示范几次。
戚矢臣照做了。
虞书站在旁边看戚矢臣手把手的教小孩子,小孩子没学多久就掌握了要领,学得起劲儿。
教完小孩子后,戚矢臣目光看向虞书。
“这位小朋友要不要也学?”
戚矢臣询问他。
虞书笑着摇摇头,拒绝了他。
“为什么?是嫌老师不专业?”
戚矢臣被拒绝后也不气馁,反而是一本正经的询问虞书缘由。
“我怕我天赋太低,把老师气着。”
虞书难得的说了一句玩笑话,把这个问题带过去了。
戚矢臣见他不愿,也没有强求。
妇人洗完衣服后,戚矢臣上前去帮她把桶拎着,两个塑料桶里装满了衣物,同时也特别重。
回去后,妇人把衣服晾在绳子上。
两个小孩子闲不住,领着他们去村里四处逛,戚矢臣的衣服不合身,他也不在乎,也不怕别人看到笑话他。
小孩子把他们领到一处废弃的木屋边,木屋是村里孩子们的秘密基地,木屋只有半边屋顶,屋内墙上有一处刷了黑色的漆。
黑色的漆应该是充作黑板用的,最上方还有几处粉笔字,下方的被擦干净了,可能是上方的位置太高,所以没被擦干净。
木屋内有几个年岁各不相同的小孩子,大孩子手里拿着一本书,他指着书页上的字,教其他几个小孩子们念。
说是大孩子,那个大孩子也不过十岁左右的年纪,而且那个孩子浑身布丁,衣服穿得发黑出油,皮肤干燥皲裂。
他的手指甲里全是泥,书本也被他翻得破烂不堪,甚至他的脚下没有穿鞋子。
“嘿,你们别听他念了,他念得一点都不标准,我们家新来的大哥哥,人家念得可标准了。”
领路的孩子趴在破掉的窗户口,冲里面喊出这句话后,又做了个鬼脸。
虞书刚一出现,那些小孩们惊讶的哇了一声,然后纷纷围了过来,其中有一个小孩子拖走那个大孩子手中的书,跑到虞书跟前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