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之中(395)

柔韧的精神触丝慢慢贴上光墙,在确定不会遭到反抗之后,开始四处游走试探,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

果然,摸索到第二分钟时,他发现光墙右侧传来一丝微弱的精神力共鸣。于是驱动更多触丝前往探查,居然发现了一道罅隙。

白典操纵着触丝向罅隙深处探索。突然,一些奇怪的画面通过触丝反馈回了白典的脑海。

那似乎是一副水墨画卷。近处是一片树林,远处隐约有些亭台楼阁,浸润在烟雨中看不真切。

随着他越走越近,水墨画卷慢慢开始有了颜色,最终幻化成一片真实的风景。那些浅色树林竟是大片繁茂的桃花。

清风吹过,粉红花瓣一股脑儿向着白典拂来。白典被迷得闭了眼,再睁开时却发现已经置身于云蒸霞蔚的桃林深处,恍然分不清东南西北。

在确认周围没有任何提示物品后,白典迈步向前。说来也是奇怪,随着他的脚步,一些不属于他的记忆碎片在脑海中慢慢浮现出来。

在这个画中世界里,他的身份是“任烛景”——没错,就是这场考验的出题人。

这个世界的任烛景不再是英武的高级哨兵,而是一名孱弱瘦小的幼童。他刚出生的那几年正赶上百年未遇的大旱,泉流干涸、五谷焦枯、六畜衰亡,百姓饥渴而死者不计其数。

任家是一户十口之家,除去父母与二老,尚有六个子女。任烛景排行老幺,自降生之日起便从未有过一日温饱。任烛景四岁那年的隆冬,家中钱粮断绝,缸里甚至舀不出半瓢水来。黑暗之中,父母做出了凶残又无奈的决定:易子而食。

或许是任烛景命不该绝,在送往人市的路上他被一位神秘老人卖下。老人将他带往城郊一处名为“樊楼”的隐秘庄园,这里还有百余名与他同病相怜的孤儿。

便是在樊楼中,任烛景吃到了平生的第一顿饱饭。

这之后,老人断断续续告诉任烛景:樊楼乃是朝廷设立的一处秘密机构。选拔有资质的孩童培养成为国效力的英才。这种英才既不需要雄才大略,也不必远瞩高瞻,只要安静潜伏在暗处,等待时机完成任务。樊楼并不强迫任何人加入,可一旦选择了樊楼,便意味着将此生报效于朝廷,从此忠贞无二。

一边是饥寒交迫、亲情断绝;一边至少衣食无忧,甚至前程可期——说是选择,又能有几多余地

此后十年,樊楼成为了任烛景的家。

说是“家”,可任烛景并不知道真正的家园究竟是什么模样。他只知道樊楼内的训练是极苦的,各种常人难以承受的试炼,皮开肉绽是家常便饭,甚至会有人悄无声息地死去,只余一堆脓血白骨。

然而樊楼内的“氛围”又是极好的,管事者让孤儿们彼此以兄弟相称,更将表现出色的弟子认作养子。然而再优秀的养子,一过十四岁也会人间蒸发。

很快任烛景也到了十四岁,他从养父手中接到了一柄匕首,一枚毒丸,以及此生第一项任务:成为当朝的九皇子府中护卫。表面上维护皇子的安全,暗中则监视皇子的一举一动。

倘若九皇子能一生安分守己、享受富贵奢靡的王府生活,倒也罢了;可如果他对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起了觊觎,那任烛景就必须化身为噬主的利刃,以自身性命作为代价,将九皇子拉入不见天日的地狱深渊。

“……按照墨菲定律,坏事永远会发生。这个九皇子多半是要搞事情的。”

白典开始分析接下来可能的剧情走向:任烛景与九皇子在长久的相处中建立了友情,但樊楼下达了暗杀九皇子的密令,最终就看任烛景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虽然脚下毫无章法,但是七拐八弯之间,白典居然顺利走出了桃花林。而那些曾经在烟雨中朦朦胧胧的亭台楼阁,如今就在不远处。

估摸着那里就是九王府,他正准备过去一探究竟,却没想到整个人突然僵硬动弹不得,就连半空中飘飞的花瓣也静止不动了。

下一秒钟,他眼前的空气中浮现出了两行大字:

【逃走,从此浪迹天涯】

【履行职责,进入九王府】

原来剧情还有可选择的余地?

白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逃走——就像当初逃离原生家庭那样,这对他而言无疑是最佳答案。

空中的两行大字很快消散,但僵硬的感觉却并没有随之消失,反而连视野也模糊起来。

还没等白典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就又回到了茂盛的桃花树林深处。

……原来答错了就会重头再来。如果不停答错,就会循环往复被困在剧情中,更不用说突破任烛景的屏障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