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种田](51)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点心还有,有十文的,十五文的,还有十七文的,二十文的。老人家要哪一种?”

听到点心还有,老者苦巴巴的脸上总算有了点笑容,他连忙道:“就要十文的。”

张一金拿点心的时候,云怀瑾看到那老人家在破旧的打满补丁的衣服里掏了好久,才掏出一个灰色的布包。

打开布包后,粗糙微抖的手从里面小心的捏出十枚铜钱。

那灰布包里就还剩下三枚。

老人家小心的把布包里剩下的三枚铜钱包好后,重新塞到袖子暗袋里。又数了两遍手里的铜钱,这才给张一金递过去。

接了铜钱,张一金把点心递给对方,语气颇为严肃,“这十文钱的点心放不了几日,最好在三日内吃完,不然后面再吃轻则闹肚子,重则丢命。可千万别省,放过了时间又舍不得扔啊。”

老人家接了点心,这些他都从村子里买过这家杂货铺点心的人那听说了,心里清楚这事。

没被话里的意思吓到,倒是被张一金严肃的模样吓到。老人家有些不敢和他讲话,拘谨的只点头唉几声应话。

张一金也看出人受了吓,便与那箩筐里趴着的小娃娃对视上,笑着说:“你家这娃娃长得好,精神着呢。”

听到贵人夸自己家的孩子,老人家又惶恐又高兴,前头的害怕散了大半,抱着点心的手都不自觉的收紧,“谢,谢贵人的话。”

张一金摆摆手,知道老人家的局促,也不再多说什么。

离开铺子后,老人家把点心给身后的小娃娃,笑呵呵的说:“乖孙啊,看爷爷买啥啦。这可好吃啦,比麦芽糖糖水还好吃。你先收着,回去和哥哥姐姐们分着一起吃。”

小娃娃没吃过点心,但他知道麦芽糖糖水的味道。是货郎来村子里,爷爷买了一小块,化了水后给他还有哥哥姐姐们喝了。

他只喝过一次,但他一直都能记得那甜甜的味道。哥哥姐姐疼他,还给他多喝了两口呢,可好喝啦!

爷爷说这比麦芽糖糖水还好,那一定很好吃很好吃。

小娃娃把点心抱在怀里,咧着嘴露出小米牙笑着。

“爷爷也吃,奶奶也吃,爹爹,阿父都吃。”

好吃的东西,要全家一起吃!

头发花白的老人家听着小孙子的话,心里一片温热,“唉,好,都吃都吃。”

云怀瑾目送着祖孙二人离去,他虽没听到祖孙二人后面的谈话,但他也从老人家掏钱的动作,拘谨无措的模样里,感受到了许多。

他心中有些酸胀,南城杂货铺的点心,于他们而言,并不是简单的“敢买”。

云怀瑾不准备再和张一金说不卖这些快过期,或是已经过期点心的事。

他实在是说不出口。

好在卖的时候,张一金也都有提醒对方不能再久放,就算是给食客生命安全多上一层保障了吧。

南城杂货铺的二楼也一样是没开放,云怀瑾上去溜达一圈就下来了。

他在杂货铺里呆了一个时辰,发现这边做的生意,客户群体主要是中下层的普通百姓。

两者没有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差不多一样。

偶尔也有几个跟着货船来的外地伙计,穿着能看出来拮据,都是想着买些便宜的土仪。

只是云庄的这个杂货铺里能称之为土仪的还真没有,这些人只能叹口气离开。

云怀瑾在遇到第三个跟着商船来的外地伙计后,脑袋里灵光一闪。

……

按理说有码头的县城,发展的都会很不错。偏偏丰水县是个例外,在众多有码头的县城里,它最默默无闻。

发展的甚至可以说是差,但好在一直也没有什么大灾大难发生。

作为一座码头中转站的县城,丰水县因发展过差,并没有能打出名气的土仪。

倒是隔壁固华县有个状元糕,是个家喻户晓土仪。

固华县曾出过状元郎,据说是进京赶考前,就爱吃一家糕点铺子的糯米糕。

高中状元后,回乡祭祖时,也不忘再买些来尝尝,可见对其喜爱。

那家糕点铺子此后也将原来的糯米糕,改名叫状元糕,卖的越来越红火。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然成了固华县的特色土仪。

丰水县虽没有固华县状元糕这样打出名气,连周边县城都有所耳闻的土仪。但当地的各类晒干山货,以及山楂酒,都是拿得出手的。

只是山货一般有山的地区都有,丰水县的山还都是小山,没大山。山楂酒嘛,其他地方也有。

这些只是在丰水县里面,比较有名气受欢迎罢了。

出了丰水县,还有更好的,但丰水县的最便宜。

因此商船停靠后,会有不少的伙计来丰水县买晒干的山货,以及山楂酒。

上一篇:虫族之重新崛起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