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番外(79)

作者:菇菇弗斯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又把油纸包里的煎饼果子给锁哥儿,“拿去吃,里头是四份,咱们一人一份,还有淀粉肠是你两个叔给的,你和你大哥一人一根,快说谢谢。”

锁哥儿嘴甜,乖乖说了谢,虞九阙离得近,笑着拉了一下他的小手,看他坐在一旁啃煎饼。

不多时,尤哥儿的相公谢大海跟着大儿子回来了。

打了招呼,坐下听了前因后果,他虽是没挣大钱的出息,可也不是没脑子,一听就知道这事有赚头,自家夫郎心动是情理之中。

“我没意见,都听小云的。”

尤哥儿叫尤云,纵然如此,也是秦夏和虞九阙第一次听有人叫他小名。

当着外人的面,尤哥儿脸一红,咳了两声道:“既如此,你们尽管开价。”

他是诚心要买,亦相信秦夏不会狮子大开口,果然秦夏给出了一个很公道的价格:十五两。

还有做煎饼果子的铁板到时也用不上,尤哥儿想要,添点钱也给他。

除此之外,要求只有一条:从他这里买方子的,回头出摊时摊子上皆要挂一方“秦家”的招牌。

“这块招牌我们会找木匠制作,保管无法仿刻,届时主顾们会知晓,只有挂着这块牌子的摊位,所售的吃食才是正宗的。”

尤哥儿想明白后,连声感慨秦夏的好头脑。

“这法子好,有了这个,我们也不愁那些个回头客不认了。到时再让那些个学人精浑水摸了鱼,白占便宜。”

秦夏颔首,他要的正是这个效果。

这样一来,买方子的人也会意识到,自己得到的不仅是一个方子,还有固定的、已认可“秦家”招牌的客源。

如此何愁不挣钱?

再论要价,十五两的数目比尤哥儿想得要少。

公婆去世后,他们这一房分出来时也得了二十几两,到底是土生土长的县城人家,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那笔银子这些年一直没动,他和谢大海挣的慢慢往上添,为的是大儿子娶亲、幺哥儿出嫁,这么些年下来,攒了有四十两了。

纵然拿出一半买方子,不出几个月就能回本,天下再也没有这么好的事。

煮熟的鸭子就在嘴边,令人生怕下一刻就长翅膀飞了。

尤哥儿着急忙慌地去有人识字的邻居家里借了笔墨,交给虞九阙当场写好契书,彼此各执一份,只等去街道司画押盖印。

按照契书所写,年前先交五两定金,年后补齐余下的十两。

因此从尤家离开时,虞九阙怀里的钱袋里便多了五两碎银。

连秦夏都看得出虞九阙面上藏不住的高兴劲儿。

回到家,小哥儿一边收银子,一边兴冲冲算了一笔账。

他们将几个吃食方子按照学起来的难易程度定了价格。

像是煎饼果子、烤冷面是十五两,鸡蛋堡十二两,铁板鸡架十两。

钵仔糕、淀粉肠、酸辣粉做起来不需要什么手法,关键在配方,加上卖的便宜利润薄,定价八两。

至于拇指生煎,就是个小号煎包,纯然是讨巧的东西,用肉用高汤,成本高,实际不太适合街头摆摊,秦夏不打算卖。

“假如全都顺利卖出去,那样就是足足七十六两。”

再加上他们这些日子摆摊攒的,等到租铺面的时候,手上怕是能有个一百多两。

虞九阙两眼晶晶亮。

到时莫说租几个月先前看好的铺面了,就是一下子交一年的租子也使得。

第31章 十个菜的年夜饭

日子在对年后租下铺面的憧憬中度过, 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九。

今天是秦夏与柳豆子最后一天出摊,下回再来就是大年初五了。

自从虞九阙得了徐老郎中停药的首肯, 便也日日跟过来帮忙, 怀里揣着手炉, 半点不受冻。

为了答谢食客, 摊子上特地多做了一蒸屉红豆馅的五行糕, 凡是来买东西的都送一个。

这东西那些个汉子倒也乐意要,自己不吃,带去家里总有人吃, 何况白给的, 谁还嫌弃不成。

忙了一个半时辰左右, 月上中天之际, 所有食材全都售卖一空。

搬上板车的时候,觉得周身都轻巧。

“相公,接着绳子。”

虞九阙把麻绳隔着板车上的东西抛给秦夏,两人来回捆了几道,确保都固定稳了方收手。

完事后, 秦夏又去给柳豆子帮忙。

最近柳豆子出摊的行头里,除了铁板、装豆腐的木盒之外又多了一个汤锅与配套的小泥炉,用来卖一样秦夏教给他的新吃食——鸡汤豆腐串。

与铁板豆腐不同, 鸡汤豆腐串用的是干豆腐, 切成方形, 卷起来用竹签串起,放在鸡汤里熬煮, 卖出前再加一勺调料,洒香菜蒜末, 要吃辣的也可加一勺辣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