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番外(312)

作者:菇菇弗斯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就拿这杀鳗鱼来说,这东西滑溜细长,长得像蛇,不少年轻姐儿都打怵,高菡却是面不改色。

把鳗鱼拍晕,手上沾面粉,搓洗掉鳗鱼外一层粘液,剖开肚子,放血扯内脏,涮去脏污放进盆中,送进灶房。

这一步往后,就是秦夏和高阳的活了。

鳗鱼需去头去尾,挑出大骨,余下的鱼肉转入大碗,加上用酱油、蚝汁、蜂蜜、料酒等调成的照烧汁腌制。

大骨不用丢,放进平底锅,上火烤到焦黄,和另一份照烧汁一起下锅熬煮。

鳗鱼骨头里的鲜味融入酱汁,熬到起泡,粘稠挂勺,便可关火。

腌好的鳗鱼放上铁网,刷酱汁,烤到鱼肉微微蜷缩上色,汁水淋漓渐干,甜咸适宜,乃下饭神品。

上桌前,取专门的青边大瓷碗,米饭打底,上铺切块鳗鱼,撒干紫菜碎、炒蛋丝、白芝麻、细葱花,额外赠海带汤一碗。

因鳗鱼较贵,这么一套,和光楼售价六钱银子。

即使如此,在盛京南城的酒楼里,也属实算是平价的一餐了。

“老相公留神,这白鳗去了大骨,却还有细刺。”

邱川放下餐盘,特地嘱咐。

区区细刺哪里难的到顾老,他取筷开食,细软小刺全被一一剔去,唯有鳗鱼和着照烧汁,配米饭下肚,间或还能尝到脆脆的紫菜、柔软金黄的蛋饼丝、炒到有香味的芝麻。

人到老年,讲究少食。

但这鳗鱼饭端上来就是一大碗,等他吃完再端起海带汤溜缝的时候,只觉得回家少不得要吃点,自家大孙子才会吃的山楂消食丸了。

吃饱喝足,叫了跑堂来结账,六钱银子外还有十个铜板,是给的赏钱。

“小二,你们店里供人题壁作文的文房四宝可还备着?”

顾老吃得高兴,又念及门口“八仙图”之妙,难得文思如泉。

邱川一听,这还了得,掌柜可是一早说过,这位常来光顾的老先生八成是位大儒呢!

如此机会,万万不可错过。

他飞快地去端来文房四宝,用的都是直接从督公府取的好笔好墨,砚台、纸张皆有讲究。

顾老扫过一眼,甚为满意,当即行到白墙之前,折袖提笔,不假思索,洋洋洒洒,信手成篇,落款只留一个龙飞凤舞的单字。

邱川不认识,但肃然起敬。

此时此刻,酒楼中人,包括秦夏在内,尚不知面前的“墨宝”含金量几何。

直至几日后,最早为鸳鸯锅写绝句的士子携友来此宴饮,一眼认出墙上挨着自己拙作的,居然是羡鱼先生的大作!

顾高原,字长亭,自号羡鱼,博学于文,自成一派,其名贯耳。

该士子当即语无伦次,恨不得当即把整面墙都拓下来带回家。

于是继鸳鸯锅成了“有情人专属”之后,八仙冰碗加鳗鱼饭,赫然成了京中士子们必吃的古怪组合。

同时,在京中某处安宁书斋内,羡鱼先生本人也开始草拟一本全新的书稿。

只是这回不谈经世之论、不书平仄之文,在第一页纸上,他徐徐然写下四字书名——《羡鱼食单》。

打头的第一则第一句便是:“京中有酒楼,名为和光……”

含英咀华,其味千千。

第103章 南北灾情

虞九阙不喜欢“多事之秋”这四个字。

因为去年的秋日就不太平, 没想到今年亦如此。

只是去年的不太平来源于先帝驾崩,新帝临朝下的暗潮涌动,是人祸。

今年的不太平来自于夏末秋初, 席卷西南的大旱, 乃天灾。

秋收之前, 赤地千里, 西南几个州府的减产乃至绝收已成定局。

反观盛京, 则是大雨连绵不绝,要不是三城兵马司派出全部数百人手,联合召集来的民间工匠, 一起没日没夜挖了三天排水渠, 整个京城都险些被淹。

在这个当口, 两个最不能病的人一起病倒了。

一个是皇上, 一个是内阁首辅范阁老。

皇上是因为身子骨本就不硬朗,加上进来事务庞杂,夜难安寝,一夜冷雨后就得了重风寒,发热不退, 咳喘不止。

范阁老则是在雨后的进宫路上,因为走得太急,不幸滑倒, 他一把年纪, 能给虞九阙当太爷爷, 这一下直接把骨头摔裂了。

事已至此,满朝文武忽然反应过来, 接下来带领大家面对这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乱局之人,只剩下虞九阙这位无名有实的“内相”了。

虞九阙没空面对旁人的质疑。

他掌印司礼监以来, 所做之事,桩桩件件,自认无愧于朝,无愧于心。

只是这回的灾情来势汹汹,西南大旱不说,北边眼看还要被淹。

也不知道龙王爷怎么想的,但凡把这雨匀一匀也好。

自古以来,和赈灾同步的,往往都是整治贪腐,不然怎么解释朝廷调粮赈灾的旨意还没到,西南州府的几个粮仓就一起着了火?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