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塔+番外(63)

朱瑜便“嗯”了一声。

高炜继而道:“当年姚家之事……”

朱瑜道:“当年姚家之事,是都察院查的。”

他看向最后署名上的姓氏,眸光微动。

自己的亲外祖,陈思敏当年就在都察院任职,他查到什么,交给建文帝,建文帝再将罪名公布,将姚家抄家。

朱瑜对建文帝留下的那些东西实在是再清楚不过,若非如此,吴太后又何至于像今日这番头疼不已。

说是寄养在皇后膝下,过为嫡子,稳固后位。

却最终不过是为了朱瑜铺路罢了。

先皇知道朱瑜与朱槿的亲密,偏偏冷眼见皇后过继朱瑜,丢弃朱槿,便已经知道,她没有了半分摄政的可能。

建文帝人生的最后几年,便是在一日一日为朱瑜揽权呕心沥血的谋划中度过,只是看见朱瑜,又难免会想起明明相隔不远却好似天涯海角的女儿,想起陈贤妃。

对朱瑜来说,先帝并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于太子来说,他是一个好父皇。

尽管册立太子之后,朱瑜每日与建文帝的相处显得如此冷漠,可每每坐在旧日他坐过的位置,想起他最后形销骨立的憔悴,朱瑜发现自己总归是恨不起他来。

而对陈家,朱瑜没有想过。

他的计划没有陈氏,甚至自陈贤妃死后,他从未见过自己那个外祖。

而建文帝对陈氏,警戒与宽容皆有。

这是一种难以言明的态度,一种复杂的心情。

陈氏留下的卷宗是两份,清晰明了。但朱瑜不知道,哪一份才是陈氏的“真”。

姚家一案的真相,并非是姚家贿赂官员塞的真金白银,而是那个陪着魏家在牢狱之中砍了头的庶女桃枝。

她放走了一个人。

甚至,不是所有人以为的那个人。

朱瑜觉得有趣。

人心是不可捉摸的东西,一个活人,在世上一天,便有无数种可能,有时候就是如此不合常理。譬如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某一天醒来,突然发现杀人的快感,一连杀了整个村子,譬如一个无恶不作的人见到一朵花开,突然忏悔自己的罪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朱瑜想知道,被那一桩旧事捆缚的他们,究竟是否都会走到朱瑜预想的那个终点。

第三十二章 玉佛

吕乐瑶的婚期初步定在了明年春,近来天气转凉,连阴了几天见不到太阳。

听说中秋过后,宫里几位贵人都受了凉,连皇上也没有幸免,吕乐瑶已经穿上了新制的秋衣,高高兴兴地从院子里跑过来。

吕夫人最近忙着打理府中账务,此时正同任管家说着话。她替吕乐瑶划了几家京中的铺子和宅院做嫁妆,也要仔细挑挑等万寿节献给皇帝的礼物,想到这里,吕夫人又心底有些空落落的,像是还遗漏了什么一样,直到吕乐瑶和吕乐萱双双走到她跟前请安,吕夫人才忽而想起朱槿与朱瑜是一胎出生的孪生兄妹,万寿节不单单是朱瑜的诞辰,也是朱槿的诞辰。

朱瑜的礼早早地就备下了好几份,给朱槿的礼却要再好好打算。

吕夫人略有头疼,见到吕乐萱更是算不上开心,她那个母亲小门小户出身,做个妾室也没带嫁妆,平日便是吃穿都靠着恭扬侯府,一个女儿偏偏又心气高,一心想鲤鱼跃龙门,奔着肃王妃的美梦,最后嫁妆还得靠侯府出。

若是真的做了肃王妃,恭扬侯府出的嫁妆必定是不能太少的,便是比不过乐瑶,恐怕面子上也要做到足够体面丰厚。等那时吕夫人也就认了,只希望吕乐萱成了王妃也要多顾及些娘家。

偏偏眼下八字还没一撇,她母亲便急急冲自己张口铺子闭口田庄地要钱,实在是令人厌烦。

到底是大户人家的主母,可不能让人家传出去自己待庶女刻薄,吕夫人含笑取下手腕上戴着的青玉镯套到吕乐萱的手上。

吕乐萱忙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想推回去,被吕夫人拉住手腕,嗔怪似的道:“收着,虽然是母亲戴了那么久的,成色却是好的。”

她都这么讲了,吕乐萱也便停了挣扎,吕夫人便继而道:“乐萱,丁姨娘近日同我说的那几处铺子,我忙活几日,这才替你置好了大半,只是这庄子的事倒一时不好处理,你也知道,这几年收成不好……”

吕乐萱听的再明白不过,霎时神情便勉强起来,微微露出笑,敛眸道:“多谢母亲,我理解的,回头见了姨娘我便同她言明。”

她的模样一贯柔顺,可惜摸着玉镯的手却不由自主地微微发紧。

吕夫人的视线轻轻从她的小动作上划过,也不追究,没看见一般,笑道:“你一向是懂事的。”

她转头看向一旁悄悄把玩着自己腰间崭新环佩的吕乐瑶,轻咳了两声唤回吕乐瑶的神魂,又才道:“今日任管家要出门采买,估摸着这京城的天过几日便要凉透下来了,你也带着妹妹去街上逛逛,添些穿的用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