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旻脑海中浮现出今天一早姑母与他说的话。
“其实皇室的骨肉亲情很靠不住。”
“但你也不用怕豫王。”
“当你觉得豫王是你阿兄的时候,他一定做了太多,你阿兄该做的事。”
当萧旻看到被官员簇拥着走过来的阿兄时,他忽然明白了姑母那些话的意思。阿兄身后的护卫身上,还留着几分煞气,因为他们是从战场上回来的。
鲜血、枯骨铸就了他们的战功。
这就是为何武卫军能让人闻风丧胆。
但是缓缓走过来的阿兄,却没有让他感觉到半点的惧怕,他的心中不但没有恐慌,反而觉得踏实。
他还从阿兄眼睛中看到了一抹温暖和笑意。
护卫留在几步之外,豫王走几步到了皇帝身前。
单膝跪下向萧旻行礼:“微臣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煜说完话,他将手缓缓擎起,手掌中躺着一枚调兵虎符。
“微臣幸不辱命,平息叛乱,请皇上收
回虎符。”
萧旻伸出手去,他的指尖落在那虎符上,感觉到了上面的一抹温热。
姑母说的没错,阿兄做了许多,所以就连他也感觉不到恐惧和怀疑。
母亲临死的时候曾说:不要相信任何人,他们都想害你。
可他相信了阿兄,将父皇给他保命的虎符也交给了阿兄。
最终……阿兄回来了,将虎符重新送到他手中。
你看,你们是不对的。
萧旻眨了眨眼睛,奇怪的事发生了,他的耳边再也听不到母亲的低语声,也看不到父亲那冷漠、威严的眼睛。
阳光落在那虎符上,闪烁着晶亮的光芒,然后这光芒越来越大,将他眼前所有一切都包裹其中。
在一片模糊中,一个身影却越来越清晰,那是他脑海中母亲最后的模样。
可是这次母亲眼睛中没有恐惧和怨毒,她脸孔依旧娴静,不再扭曲,她一双眼睛只是静静地望着他,其中满是不舍和……安抚。
到了最后的关头,母亲仍旧想要安抚他,让他不要因为她的死而恐惧。
心底的那片冰冷和黑暗,一点点被驱散,留下的只是她微笑的模样。
母亲可以放心了,他等到了能够信任的人,他不会变得似父皇那般冷血、多疑,即便坐在龙椅上,也一日不得安生。
他能感觉的到,即便坐在皇位上,父皇依旧痛苦,直到咽气的那一刻,才终于结束了折磨。
被太师掌控的时候,他会感觉到恐惧,他恐惧的不是母亲的死状,更不是父皇那凉薄的言语,他真正恐惧的是,看着自己一点点变成父皇的模样,似个行尸走肉,算计一切,防备身边所有人。
他不想那样过一生。
还好,他有阿兄。
萧旻弯腰搀扶萧煜:“阿兄,辛苦了。”
兄弟两个四目相对,萧煜没有立即起身,开口道:“天佑皇上,天佑大齐。”
官员和百姓也都跪下来高呼。
“天佑皇上,天佑大齐。”
再也不会有人怀疑,再也不会有人担忧。
豫王告知天下人。
君是君,臣是臣。
他是兄长,也是大齐永远的豫王。
第670章 因果(上)
豫王留下了武卫军守卫藩地,其余兵马尽数送还朝廷处置,豫王本人入宫参加了宫宴,宴席上,不能说大家其乐融融,却也是难得的君臣和谐。
几个老臣子,甚至因此偷偷抹了眼泪,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噩梦,如果不是豫王出面平息内乱,可能本朝真的就支撑不下去了,何来如今的太平?
萧煜没有注意这些,因为他在全心全意地为他的小鬏鬏夹菜。宫宴上菜目繁多,但是越吃越凉,豫王爷的眉头也慢慢皱起,总算是忍耐不住,他放下手中的箸,就要开口说话,却被赵洛泱伸手拉住。
萧煜道:“时辰不早了,现在回去也是应当。”他想回府,好好给小鬏鬏做些饭食,宫中这些东西,着实吃不得。
“我吃饱了。”赵洛泱这段日子胃口一直不错,很少挑剔饮食。宫中的宴席,从做出来、验毒,再端上桌,尤其是宴会的时候,要做许多,难免有些华而不实,但也没到挑剔的程度。
听到这话,萧煜的眉头微微舒展了些。
终于等到宴席结束,朝臣们都退下之后,萧旻站在萧煜身边,显然想要与这位兄长说话。
赵洛泱陪着昌乐长公主暂时离开大殿等候。
萧旻看向大殿上的龙椅,心里有话欲言又止,半晌他才道:“阿兄,能不能多留在京城一阵子?”
太师谋反算是大齐有难,萧煜这个藩王才会来到京城,按理说打完仗他就该回到藩地,可是萧旻不舍得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