猊哥儿上前拉住谢知让的手,点头应好。
谢知让亦是把小儿子也给抱起来,而后含笑问道:“敏善淑珍、婉婉有仪的谢少夫人,可愿一同前往啊?”
姜蜜瞋他一眼,站直身子,哼道:“谢子晔,你少贫嘴。”
嘴上这么说着,人却施施然走了过去。
院子里的丫鬟见主家这般融融洩洩,皆是低下脑袋掩唇偷笑。
贴楹联,全家人都跟着去大门口凑热闹。
二老爷和二夫人扶着老夫人站在一旁瞧,谢知让、谢知言还有谢邈一起在贴楹联,姜蜜和王宜真则是带着几个孩子看他们贴得好不好。
“哎呀爹爹!你贴歪啦!你往二伯伯那边贴一点!再贴一点!”
“啊大哥哥贴低一点!”
这几个娃娃当中,数菟姐儿最高兴,一会儿指挥这个,一会儿指挥那个,贴楹联的那几个也乐意配合她。
而站在另一边的几位长辈见她这般活跃,脸上俱是露出温和慈善的笑。
正贴着呢,忽而听见对面传来一阵声响。
原来是对门的那户人家也要开始贴楹联了。
那领头的大人见到谢知让,明显顿了一下,眼神有些许躲闪。倒是他夫人,笑吟吟对着姜蜜和谢家的几位夫人问好。
姜蜜亦是回以浅笑,轻声问好。
没一会儿,宁安侯府门口的楹联便贴好了。姜蜜抬头望向那副龙飞凤舞的楹联,但见其上写着:
赴边关,剑指鞑靼收国土。
归故里,身无残缺笑开颜。
横批:烽火平安。
这是谢知让亲手写的。
姜蜜忽而抬手,轻轻挽住谢知让的胳膊,轻声宽慰道:“父亲会没事的。”
谢知让沉默片刻,良久才低低应了一声。
贴完楹联和年画,家中便开始准备祭祀一事。
首先是开祠堂,祭拜谢家四代先祖。谢知让代替家主宁安侯进行祭拜,祈求祖先保佑谢家子孙后代平安昌盛。
随后要祭五祀,包括灶神、户神、土神、门神和行神。
最后以羊头和鲤鱼为贡品,广开门户,迎接财神降临。
等这一系列祭拜的事情做完,几个孩子再忍不住,纷纷跑出来伸着手向各位长辈讨要压岁钱。
其中以菟姐儿为首,一左一右跟着冉姐儿和猊哥儿,上到老夫人,下到谢邈,一个一个跑过去讨要。
满院子都是几个孩子稚嫩高兴的声音。
姜蜜瞧着日头差不多了,便想去前厅看一看团圆饭,却是不想老夫人叫住了她。
“祖母?”姜蜜轻轻握住老夫人的手,轻声唤她。
老夫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过了今日,都该有七十五了。如今的她满头银发,手都有些颤抖。
她眯着眼,缓缓从荷包中掏出一枚用红绳串好的钱币,而后将它慢慢放到了姜蜜的掌心。
“元娘,岁岁平安。”
姜蜜没推辞,笑着将那枚钱币紧紧系在腰带上,口中亦是道:“祖母,岁岁平安。”
这么多年,哪怕她生了孩子,孩子都长这般大了,老夫人依然每年都会给她压岁钱。初时姜蜜还推辞着不肯要,之后却是欣然收下。
都是老人家的一番心意。
老夫人笑着将姜蜜揽入怀中,苍老的手一下一下抚摸她的肩膀,而后缓缓道:“元娘啊,又过了一年,真好,真好。”
姜蜜笑着眨眨眼,轻轻靠在老夫人温暖的颈窝处,“是呀祖母,又过了一年。哎呀祖母,明年您都该七十五啦,该给您过大寿呢。”
“我人老了,折腾那个做什么?”老夫人口中推辞着,脸上却带着笑。
“这怎么能叫折腾呢?”姜蜜坐直了身子,故作不高兴道,“您可是我们的老祖宗,给您过寿怎能叫做折腾呢?而且七十五,可是大日子呢。”
“还有呀,七十五哪里就老了?祖母可是要过上寿、老寿、期颐之寿的人,区区七十五,怎能说老?”
老夫人叫她哄得开怀极了,笑得见牙不见眼,“哎哟你这张嘴啊,当真是十年如一日的甜,腻人得很呢!”
祖孙两个笑得开怀。
第352章 饺饵
片刻,老夫人微微敛笑,摸摸姜蜜的鬓角,轻声道:
“祖母啊,没想过活到什么八十、九十、一百的,活个差不多的岁数就行啦!你们祖父,还在底下等我呢,不好叫他等太久的。”
“元娘,咱们谢家最大的幸事儿,就是把你这可心人儿给娶进了门。”
“你没进府之前,这家啊,都没个家的样子。今儿个你吵我,明儿个我吵你。这一大家子,活像仇人似的。”
说到此处,老夫人叹了口气,“也怪我,没把几个孩子教好。”
“祖母……”姜蜜心底,忽而生出几分不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