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毫无动静。
终于,柏辛树意识到一个事实:
左佑佑不会再发微信过来了。
柏辛树在办公室里转了个圈,先是生气,然后又觉得自己好笑。
这究竟有什么好气啊?他究竟在生气什么啊?
柏辛树觉得自己一定是最近工作忙得发昏,导致脾气不顺,这才想往下属身上撒气。
迁怒可不好!柏辛树告诫自己,试图平心静气。
柏辛树在办公室里心浮气躁,左佑佑毫无察觉。
陈砚兮力邀左佑佑共进晚餐,左佑佑表示自己还有工作,遗憾地与她交换了过信息,约了改日午餐,就分开了。
左佑佑和简行舟一起离开,她顺利抵达了排版公司,赶在方方下班之前,找到了她。
左佑佑把整理好的一部分账本交给方方,然后指着一处说:
“这个地方,是记账人的笔误,我自己加了个‘编者注’,请注意这一段的版式,放脚注,我标记在旁边了。”
在整理文献的时候,有时候会发现史料残缺、错漏、笔误、不全、模糊、破损等现象。在一些时候,编辑需要通过文献考据,将缺失的部分补齐。还有一些时候,为了保持史料的真实性,会把残缺、笔误等问题原样呈现出来,并在脚注处加上“编者注”。
在试图保持史料真实性的古籍编修过程中,“编者注”和常见的“编者的话”不一样,编者注通常只起到提示的作用,不表明编者的观点。
以左佑佑整理的账本为例,为了清晰呈现账本的原貌,左佑佑在柏杰生误将“匁”写成“两”的地方,加了个简短扼要的脚注:
“编者注:此处系记账人笔误。”
方方看着上面的字迹点头:“我知道的,按照惯例就好。”
左佑佑由衷道:“见多识广。”
然后她又想起了什么:
“方方,帮我做一个字吧。”左佑佑把“匁”字写给方方,“这是一个上海民间特有的银两计数单位,需要你辛苦一下。”
在翻录古籍文献时,常常有冷僻字出现,这时候就需要排版员帮忙,把冷僻字设计出来。
方方低头看字:“确实冷僻——您在做哪个项目啊?这个字我也没见过。”
左佑佑叹了口气:“东亚经济史料档案。”她把项目编号报给方方,方方查了一下,然后抬头看她。
“我脸上有什么吗?”左佑佑诧异。
方方抿嘴一笑,唇边两个小梨涡若隐若现:“您已经是这个项目的第四个负责人了。您在项目这里签个字吧。”
“第四个负责人?”左佑佑震惊,“这项目换了四个负责人?”
她想起刚入职的时候,老石那语焉不详的态度。
第60章 做菜也要严谨查论文
方方把项目记录拿给左佑佑,左佑佑低头一看,项目前面赫然挂着三个名字。
仔细一看时间——
这个项目竟然已经推进5年了!
5年了!
推进了5年,换了三个负责人,如今到她手上,项目的进度是——
“项目没有进度。”方方微笑,“您整理的这部分账本,是唯一的进度。”
左佑佑想起来姜世钦那可怕的中文水平,终于后知后觉的意识到。
这个项目真的不是个天坑吗?!
而自己,就是那个补天员。
左佑佑垂着头,心情极其沉重地从排版公司离开。
能把华夏书林的精英都做跑的项目,如今竟然在她左佑佑手里。
就连方方这么见多识广的古籍排版员,都连连摇头说她手上的账本太冷僻。
别的不说,光是做字和换算,就已经难倒一片人了。
但是能难倒她左佑佑吗?
左佑佑含泪攥拳,如果这就是平凡少女误入华夏书林的代价,那——
她还是走狗屎运的好不好!
左佑佑做心理按摩只需要一秒钟。等她回到家,发现自己新鲜出炉的合租室友简行舟已经在家了。
他怎么回来得这么快?
“我的工作质量不错,白教授没指出什么问题,表扬了我,所以我就回家了。”简行舟高高兴兴地举起手中的锅铲,“庆祝一下吧,今天我下厨。”
工作质量高而受到表扬的简行舟和补天员左佑佑欢聚一堂,左佑佑沉默了。
她的心底浮出四个字:
“妈的,嫉妒。”
左佑佑无精打采地说:“那就拜托给你了简大厨。”
说完,她拖着悲伤的身躯准备回房间,和古人记账技巧死磕一番。
“别走啊!”简行舟叫住她,“你就打算理直气壮地白吃白喝吗?!”
左佑佑:“?”
简行舟把手机塞进她的手里:“帮我查一下‘下厨房’app。”
左佑佑心中缓缓浮现出不祥的预感:“简行舟,你和我说句实话,你究竟会不会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