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钦的计算错误,导致东亚经济史整整半本内容报废。但同时,也带来一个转折:
如果能顺利论证柏杰生的东山再起是完全依靠大米,那么,所谓依靠日本人资金入股一事,便站不稳脚跟了。
所以,接下来要做的任务异常清晰:
柏杰生的东山再起真的是靠大米吗?(1/2)
日本人为什么要从万泰和号的利润中支取分红?(2/2)
第二个问题,又隐隐指向“日本小妾”谜团以及“信陵缶落入日本人手中”谜团。
左佑佑迅速厘清了思路以后,立刻大手一挥,买了四杯冰美式,冷酷无情地灌了一杯进姜世钦的肚子,勒令他马上崩溃的状态中恢复,并迅速把新任务传达给他。
原本悠闲舒适的学术会议(度假)之旅立刻变了味,姜世钦被左佑佑奴役得团团转。
卡勒布博士也不能幸免。
作为姜世钦的博士生导师,姜世钦的数据错误与他的疏忽分不开关系。因此,在卡勒布博士的讷讷自荐之下,他也加入了任务团队。
第三个人让左佑佑非常诧异。
海川君。
清瘦沉默的日本男人说:“我与姜世钦是多年好友,正好参加在这边参加会议,面对他的学术困境,就让我也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左佑佑有被他的发言羞耻到。
日本人的发言都这么中二热血吗?这么元气满满吗?一言不合就要乐于助人?
很不幸,日式元气在中国水土不服,加班的左佑佑用一双丧气冲天的死鱼眼瞪着海川君。
她一个字都不信。
这个海川君,他明明就对万泰和号充满了兴趣,嘴里却不说实话。
大大的坏。
她站在海关档案馆门口,露出怀疑的眼神。
“是青岛不好玩,还是海鲜不好吃?”左佑佑回头看了看海关档案馆里苦逼埋头翻史料的姜世钦和卡勒布博士,“同学情谊能支撑你过来大海捞针?我不信。”
掷地有声、直白干脆的“我不信”三个字砸了海川君一脸,海川君震惊了。
左佑佑叉腰:“你就说你想知道万泰和号的历史,或者你对柏杰生感兴趣。实话实说,我就帮你开介绍信进档案馆史料库。”
在所有人都温和雅致低调内敛的文科知识分子群中,左佑佑就是一股泥石流。
海川君显然从来没被人这么直白地对待过,一张苍白的脸憋得通红。
两个人对视。
左佑佑晃了晃手里的介绍信。
这种沉默内向还社恐的学术咖,就要打直球!
不然他能憋死人。
打直球果然有用。海川君吭吭哧哧,终于说:“好吧,我想了解万泰和号的历史。”
说完,抬头看向左佑佑,一双有点天真的棕色眼睛中写着三个字:
介绍信
左佑佑笑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时候让单纯的学术咖见识一下世界的险恶了。
“为什么?”她问。
左佑佑收回手里的介绍信。
海川君惊恐地看着左佑佑,像一条做错了事情的边牧,耳朵耷拉下来,夹住尾巴。
他无助地看向档案馆内。
姜世钦和卡勒布博士都在忙,谁都没能注意到,外面有一个可怜人,正被左佑佑按着头欺负。
左佑佑明亮的双眼直直地盯着海川君:“为什么?”
海川君沉默。
“你不说我进去了。”说着,左佑佑转身就走。
海川君可怜巴巴地向前一步:“别、别走!”
左佑佑背对着海川君,露出胜利的笑容。
砍价的秘笈也可以超越国界!一言不合,转身装作要走!
海川君在后面小声说:“因为我的曾叔祖父……”
左佑佑大手一挥:“嗨,懂了,因为你的曾叔祖父和柏杰生是好朋友!所以你……”
海川君把话说完:“……被柏杰生杀了。”
左佑佑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啊?”
空气安静下来。
第144章 日本人海川亮之死&丝绸换大米
左佑佑手里抓着介绍信,心虚而尴尬地重复:“啊?”
海川君局促地说:“我的叔祖父当年运送一批价值4万银元的红参,跟着万泰和号的货轮去中国,从此失踪,下落不明。家里的长辈一直念着万泰和号,认为是柏氏先人谋财害命。”
左佑佑有些呆滞。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主旋律变成悬疑剧啊?
左佑佑尴尬地问:“哪一年失踪的?”
海川君说:“货轮的出发时间是1939年。”
1939年的红参是奢侈品,4万银圆相当于朝鲜的一家银行,确实是一个天价数字。但1939年同样是一个敏感的时间。
“1939年中日两个国家在打仗。”左佑佑尽量没有用“抗日”这样的字眼,“你叔祖父失踪,可能加入了日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