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两样不提。
只桃源村是举族迁徙,亲人就是族里人,已经没有亲友可以走访,又刚刚经历房屋倒塌,遂使得过年气氛有那么点低迷。
但好在妻儿父母陪伴在侧,也都强打精神置办年货,别的不说,这过年总要买上副红对联,割上块肥猪肉庆贺的。
有那疼孩子的,还会咬牙买上些糖果花生之类的吃食给孩子甜甜嘴。
要是再富裕些,还会买上几节炮竹用来辞旧迎新,过年不就图个热闹喜庆吗。
各家有各家的准备。
族人们简单吃过早饭就三三两两去往县城购置年货。
他们村比别人还有一项顶顶好的待遇,那就是米面粮油,蛋食肉类,只要去三郎家铺子买,那都是非常实惠的价格。
现在其他铺子皆物价飞涨,比在杏花村时高了不知多少,要不是有三郎家给的实惠,他们根本存不下钱。甚至可能都不能保证基本生活。
农家过日子,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瓣花,积少成多,细算下来能省不少钱呢。
乡村小道上,多有带着孩子进城购置年货的父母。
孩童稚嫩不知愁滋味,叽叽喳喳围绕在父母身侧欢呼,只为能进城逛街买好吃食。
外面热热闹闹,孟家这边也已经吃完早饭在忙着杀猪宰羊。
过年需求大,家中这些鸡鸭猪羊可就不能继续养膘,都得宰杀卖钱,来年再喂养小猪仔。
所幸现在都知道孟家铺子卖这些,最近有不少来客人订货,还有的直接赶着牛车来村里拉,现宰现杀,就吃个新鲜。
李婆子正带着家中妇人炸年货。
孟老头则来来回回看着人宰杀猪羊,虽不用他动手,可看着比谁都忙活。乐乐呵呵的,背着双手,笑的满脸褶子。
家中各处都有下人在清扫,贴上红色窗花,挂上红灯笼,至于红对联,孟弘三个小子正在写。
这也是家中大人给他们派的活,美其名曰锻炼字体。
孟钰正在菜棚看着沈渊几个给客人摘菜,经过宣传,他们桃源村的青菜得到那些世家富贾的强烈喜爱。
知道桃源村离县城近,他们都不去铺子买了,专门让府中管事驾车来村里采买,说新鲜的吃着更有食欲。
百姓过年买斤肉都要犹豫好久,人家吃比肉都贵的青菜还挑三拣四,一筐筐的运。
只能说不管在哪个年代,贫富差距都如此悬殊。
“菜已经装好,您慢走。”沈渊笑着接过菜银送走又一管事。
村里那么多菜棚,孟钰家的青菜是卖的最好的。
只因那些管事眼尖的很,在查看过一个个菜棚后,都觉着孟钰家的青菜最水灵。哪怕是贵上几文,他们也愿意买。
买菜又不花他们自个的银子,只要东西好,回去主子肯定高兴。
卖菜有沈渊盯着,孟钰也不操心,闲着也无事,他干脆拿了个小板凳,静静的坐着挖起青菜来。
闲着容易胡思乱想,干点活挺好。
不过这菜如此新鲜,要不要再让人去给君珩送点……
想什么呢!挖菜!挖菜!
孟钰甩开脑中又浮现的笑脸,动作粗鲁的继续挖青菜。
至于到底甩没甩开就不知道了——
第223章 给工人发年礼
桃源村通往县城的土路上,不时有马车牛车来往。
豆油美酒,青菜鸡蛋猪肉,都是过年必备,客人皆是架空车来,载满而归。生意火爆,库存几乎卖空。
年二十五。
是孟钰决定给工人放假的日子。所以早饭后,他就让沈渊去通知工人们来院门口领工钱。
之前几乎都是爷爷发放工钱,趁着过年放假,他也闲来无事,正好激励两句。
沈渊去通知的同时,孟钰命人把准备好的年礼也通通抬到大门口。
作坊生意不错,他也不吝啬多发点福利,都是自产,花不到啥钱,工人们却能得到实惠,过个开心年,挺好。
桌椅年礼摆放齐整,工人们也兴冲冲跑来,人未到,声先至。
“三郎!今天放假是不是早些,都在村子上工,咱们还能再干几天。”
其他族兄弟也是相同想法,家中人口多,用不上他们,就是年三十放假也使得,多干一天就能多挣一天钱嘞。
而且这几天来买东西的人多,他们也想多干几天,也能给孟钰家多提供点效益。
毕竟他们打心里感激孟钰提供给他们的工作,都想挣钱的同时努力干活回报。
“不差这几天,劳累一年,大家趁过年这几天好好休息休息,来年有的是时间上工。今年产出效益都不错,除了工钱,我还给各位兄弟们准备了年礼,大家一个个领。”孟钰笑眼盈盈,语气温和。
听到发年礼,族人们也注意到了那排码放整齐的一条条猪肉,皆喜气洋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