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尚书起身提醒道:“陛下,今日贤才济济,不如让新科进士们一展才华?”
琼林宴上向来有这一遭,既是活跃宴会气氛,也是给新科进士们一个在圣前展示自己的机会。
“善!”顺承帝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一茬,他说,“今日便不设题,诸位爱卿可尽显才干。”
于是苏尚书又提议由三甲到鼎甲倒着来,也好给三甲进士们一个率先展示的机会,顺承帝自无不应。
一时间席上吟诗作赋的新科进士此起彼伏,看得南淮笙手痒痒,这可是大把大把的才子在送资源,奈何他现在半点不敢动弹,想抄录抄录都没机会,于他当真是一种折磨。
秦煜却半点看不出南淮笙的窘迫,非要拉着南淮笙哥俩好地欣赏那位新科进士的诗文更出众。
杜浦一诗吟毕方才朝顺承帝行礼坐下,引得席间众人拊掌喝彩,秦煜更是朝南淮笙好一番评鉴。
顺承帝在一旁听得有趣,忽然朝南淮笙问道:“你如何看?”
南淮笙顿时头脑发懵,这怎么还带搞随堂点名那一套啊,他一时间不敢乱说,生怕那句话不对便破坏了杜浦在顺承帝心中的第一印象。
要知道杜浦诗文忧国忧民,放在明君眼中是为国栋梁,但放在某些皇帝眼里就是想讽刺他的英明政业了。
南淮笙心念电转,忽然想起他爹进贡的那条“龙鲤”,于是恭敬地回答道:“草民听闻杜进士年少时曾游历大乾四处大好山河,其诗文字里行间也因此更显雄浑壮阔,若是没有陛下励精图治为大乾稳固江山社稷,杜进士又哪里写得出如此好文章。”
要知道顺承帝最吃拍马屁那一套,那他便学他爹把这皇帝夸得天花乱坠。
果然,顺承帝听完龙颜大悦,越看南淮笙越是觉得顺眼,他大手一挥便下令赏赐杜浦一套文房四宝。
杜浦张了张嘴,有心想说他没那意思不敢欺瞒皇帝,但说是不可能说的,他当即起身谢恩。
席间百官听得瞠目结舌,这南家小公子从前当真是个痴儿?怕不是个人精吧!无怪乎是杜尚书的外孙,真是一脉相承,令人不耻,哼。
各路大臣纷纷暗自将南淮笙方才的话回味了一遍,这下学到了。
就连赵俅和吴太师闻言都不得不对南淮笙侧目,一时间要被后来者超越的紧迫感让这二人立刻打起精神。
杜尚书却听得心花怒放,不愧是他的外孙,果然天资卓绝!
大皇子在另一边嫌恶地翻了个白眼,要是由着他的性子,他还想讥笑一番,奈何顺承帝在侧,形式比人强,他只能让自己高傲的耳朵强行忍受这等花言巧语。
这时,鼎甲三人俱完成自己今日的作品,秦寒之作画一幅。
顺承帝当即命人将画作高高挂起,这可他亲自点的状元郎,是他儿子!
只见画卷上四处飞花飘絮,一位青衣仙君倚靠在窗边向楼下掷来一支红杏,其眸如繁星耀夜,其笑如春风化雪,让人见之忘俗如入仙境。
席间百官与诸进士观后齐刷刷看向南淮笙,秦王画中仙君不是这位南公子又是谁。
原来秦王与这位南公子的传闻竟是真的!
【作者有话说】
“傅粉何郎”一词出自《世说新语容止》。
何晏(曹操的养子兼女婿)看着很小白脸,魏明帝(曹操的孙子)怀疑他擦了粉,于是赐他一碗热汤饼吃,想让他热得冒汗自动掉粉。
第85章 牧野闻歌
◎赐婚◎席间众人望着那幅画窃窃私语,纷纷猜测秦寒之与南淮笙的关系究竟到了何种地步,纵横官场多年的大臣们比之这些新科进士对此又更多了一分谋算。
要知道南淮笙此子不仅是户部尚书杜成梁的外孙,还是秦淮巨贾南九的幼子,去年南九为了将此子送至户部尚书府寄养一段时日,不知给杜成梁那老狐狸送了多少银钱,那会儿此子可还痴傻着呢,足见南九对此子有多爱护。
若是秦寒之将此子笼络住,岂非说明日后三位皇子争夺储位时,不管是户部尚书还是秦淮巨贾都站在秦王身后,那秦王所能聚集的财力岂非吊打鲁王和吴王?
众臣想到此处心思便活络起来,往常还没怎么细瞧这位秦王,今日观之却只觉这位皇子气度非凡,只看仪表便胜了鲁王不知凡几。再看心性,吴王醉心小道,秦王却能在会试上力压群雄,这又如何不是秦王胜了呢。
几番对比下来,从前未曾站队的大臣一时间竟然觉得秦王有了夺得储位的希望,如今诸位皇子皆以成年,要想站队可要尽快了。
吴太师与方太保却老神在在,两只老狐狸只在席上优哉游哉地品茶。
杜尚书却再次汗流浃背了,他就知道这位秦王一准儿没安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