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攻到底误解了什么+番外(161)

作者:直到世界尽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只一条,明晃晃地杵在那里,最上方,东厂提督私闯宵禁一事。

亦有大臣以此做文章,说沈言行事鬼祟,有通敌谋逆之嫌。

“通敌谋逆。”宋稷嗤笑,随手放下。

手指捏起案桌上一张宣纸,龙飞凤舞的字迹跃然纸上。

红烛昏光蜜色浓,罗床轻摇泪朦胧,自是过堂听雨花,夜半峰峦始消融。

若沈言在此,定能认出,是自己早上随手写的艳诗,不消多时,竟也到了圣上手中。暗卫发展之快,超乎想象。

与上奏信纸中隽秀端正的字体截然不同,内容更是粗鄙难堪,白白浪费了一手好字。

“闲庭。”一首歪诗。

知好色则慕少艾,风头正盛,还如此肆无忌惮。

宋稷细细端详,瑞眼微眯,“沈卿,当真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啊。”

第069章 东厂督9

君主的宠信,向来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说不准上一刻还是心腹,下一刻会不会就成了逆贼。

众所周知,太.祖时期,旻朝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宰相,就是那么个被安上“造反谋逆”的罪名废职的倒霉蛋。

圣上有心要治,丞相都不能幸免。更何况依附皇帝的宦官。

处理完并不要紧的要紧事,沈言继续编纂开了个头的刑讯守则。

本来这事并不迫切,但人之将死,哪怕是他,也想留下点什么。

哪怕十有八.九,不见天日。

跟时间以及所谓既定的天命搏命,倒是会有种还活的鲜活的错觉。

余下,便也就日复一日地活着,然后死去罢了。

扔掉无聊的遐想,沈言垂眼。

自古刑法不分家,有功即赏,有过罚之,西周有《吕刑》,各朝有各律,当朝律法承前朝,囊括了方方面面,他没资格,也没本事做那修改律法之事。

况且,这里的刑,是刑罚,惩戒违反律法的人,以儆效尤。

他要写的刑,是刑讯,通过处刑得到口讯,是为审讯。

正如棠朝酷吏编纂《罗织经》,将审讯逼供,诬告陷害总结成册,变成了一门学问。

他也有相似的想法。

毛毫沾了墨汁,落在空白册子上。

一心二用。漫不经心地落下寥寥几笔,他当然知道,最近张扬的行径,会引得多少文臣忌惮不满,状告他的罪行,以此试探圣上的心意。

至于罪行,不出意外,肯定又是通敌叛国,谋逆造反之类的重罪。

从古至今,想要彻底整治一个人,无论是诬告,还是确有其事,都要收集罪状。

纵观所有罪行,唯有谋逆,情节严重,似是而非,界定宽广,所以广受偏爱。

结党营私是谋逆,说了些含糊的怨诽之言是谋逆,甚至在胡商摊子前多看两眼多说几句也能说是谋逆。只要皇位上的君王还想要江山稳固,哪怕是捕风捉影,也不会放任不管。

一旦有那么点怀疑的念头。

其他不经意的小事,也能被翻出来,说是早有先兆,坐实了罪名。

收集证据,落实罪名,有时候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但反过来,罗织罪状,再寻找证据,就变得简单起来。甚至还能依据已知行程,编个像模像样的证据来。

如那奇书所画,圣上夜里急召,赐御舆。

当他深受圣上信任,那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当他被圣上忌惮嫌恶,吃饭喝水都是过错。

毛毫在素白的纸上拖行,转折顿笔。整齐端正的台阁体跃然纸上。挽袖,又沾一点墨汁,撇开。

圣上赏赐,那是圣上的事情,刚正忠诚的人,哪怕抗旨,也该做到为臣本分,御舆是皇帝坐乘,敢乘就是有不臣之心,嚣张跋扈。就算圣上特赦,也该赏罚分明,无论何人,擅闯宵禁,自当受罚。

否则,当朝律法何在,屡屡破例,天子威严何在?

耳边仿佛要响起某某大臣义正词严的怒斥。不忠不义的帽子不偏不倚扣在“沈言”的头上。

大抵那画太过真实,承转起合,恰到好处,串联起来,甚至能想象得到那场景。

经历了一番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并非所有朝臣都是“沈言”的仇敌,亦有不少审时度势之人投靠了他。有人想动他,自然就有人想保他。

真正生杀予夺之人,却是端坐高台,看着底下的闹剧,心里早已有了决断。

“沈言”一介宦官,没资格上朝,只能听候最后的处决,但他并不担心,因着圣上还用的着他。

如旁人所说,圣上对他一见如故,看他姿容俊秀,颇有胆识,不似寻常宦者,方才重用了他。那都是溜须拍马的恭维。

“沈言”知道,什么都是虚的,所有倚重,偏爱,下放权力,独揽大权,一切只因为他还有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