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这事儿如果被顾峥知道,就算再怎么好的气性怕是也会发火吧?
发火?
顾峥发火?
没见过!
这么想着,安雯居然蠢蠢欲动,想伸脚去探探那条线,看看顾峥会不会发火,又会怎么发火。
安雯拍拍脸颊,及时清醒过来。
有些线,能探。
有些线,不能。
她还是懂的。
安雯回到家,把包随意扔在沙发上,转念一想它好像挺贵的,于是把它放进衣帽间。
她洗了澡换了睡衣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公司内部网站突然置顶了一则信息,内容是一则有关自然环境纪录片的网址。
安雯没想看,却在看见影片人物有顾峥时,欣然点击网址。
她顿了一下,又退出,拿出平板打开网址。
页面跳转到国际频道。
这是一则由zf支持,多个国家联合拍摄的北极之行纪录片。
不同人种,不同国家,一行二十五人。
其中有自然、气候、资源等方面的专业学者,有国际知名有影响力的记者和摄影,还有商人和在读博士等等。
本来时间规划为期一周,因为极夜多环境变化莫测带来困难,最后滞留北极半个月。
纪录片一共三个小时,前期大部分都在展述这次探索中的困难、意外、克服。
三月下旬,北都气温反复,昼夜温差较大。
天不知不觉已经完全漆黑,窗边的纱幔被夜风拂动。
安雯没开灯,只着单薄的睡衣蹲坐在地毯上。
她双臂抱着腿,目不转睛地看着平板上的影像,眼眶里有些晶莹。
其实顾峥出现的画面并不多,也有可能他出现在镜头里了,但是裹得太严实,认不出来。
但安雯依旧心疼这一路的曲折与艰难,后怕这一路的意外与危险。
也不止是顾峥。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值得人敬佩。
第四十九章 最棒的男人
让安雯眼泛泪花的画面是,团队中有一个研究自然环境的博士生病,引起突发性肺水肿,又因为极端天气没法及时联系救援。
连他自己都沮丧,对着镜头说坚持不住了,说对不起什么的,又说不后悔什么的。
这时候顾峥出现在镜头。
他穿着团队统一服饰,只露出眼睛。
他没戴眼镜,睫毛在灯光下有明显的冰粒。
他什么都没说,给了一块巧克力给他。
安雯想起纪录片的一开始,团队里每个人都意气风发、满怀期待的模样,他们一起围观此行的装备和物资,说说笑笑。
在一众食物物资里,巧克力最深得人心,特别是这个年轻的博士,对着镜头很活泼地指着巧克力,说:i like it!
还强调:very!
后面他们行程不得不延长,捉襟见肘的巧克力不再是随意消耗品,只能按数分发。
而纪录片说,顾峥每天的巧克力都给这个博士了。
安雯知道,这没什么的。
真的没什么。
不过就是顾峥细心一些,留意到他喜欢巧克力。
不过就是每天一块巧克力而已。
但就是在这儿,安雯突然眼泛泪花,感觉心脏被揪了一把。
刹那间想起顾峥北极之行回来时,她不问缘由的耍脾气,最后是他很成熟的哄她。
她没想到他那趟行程如此艰难危险。
如果不是这则纪录片,她也永远不会知晓。
他真的有好强大的内核。
此刻,安雯有很重的落差感。
又有一种仰望感。
纪录片的最后当然是所有人顺顺利利返程。
结尾时,有单人采访。
顾峥已经摘掉面部护罩,戴上眼镜,他从容文雅地面对镜头,说:
“我国很重视全球变暖问题,是该问题的重要参与者和应对者,此前,就已经通过政策法规、减排措施、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和环境意识提高等多个方面的努力,积极应对全球变暖挑战。”
“早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气候变化法》等,以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也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电等。”
“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家,我有义务和责任配合我国思想接受时代的挑战……”
纪录片结束后,安雯坐在昏暗的客厅,思忖良久。
她一直知道顾峥接手百嘉集团后,在扩展投资新行业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和新能源发展等。
她一直觉得他只是一个投资的商人。
但看了这个纪录片后,她觉得不止。
他是商人。
却是一个爱国的商人。
同时也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远见、有责任心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