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气的讲,王金秀蒸的馒头和花卷可以甩市场上那些面食店十八条街。
蒸馒头没有什么花样,花卷的花样那可就多了。切得细碎的葱花和一点点蒜末用热油泼过,再拌上王金秀的秘制椒盐就是油酥。在一整张面片上刷满油酥,再把面片卷成长条,按照三刀不断一刀断的切法切成一个个剂子,左右手反方向那么一拧就是一个个油光锃亮的花卷。
这样做出来的花卷还不等出锅,香味就能飘出几十米去。
王金秀牌馒头和花卷上线第一天就给来就餐的顾客带来不小的震撼。两个电蒸炉摞上十层蒸笼光从外观上看起来已经足够令人瞠目结舌,更别提那穿过玻璃和墙体使劲往人鼻孔里钻的香味了。
餐厅的常客都知道小南风的馒头和花卷是从外面进货的,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还会特意请面点师傅现做现蒸,当场就有人夸餐厅老板做的是良心生意,舍得下本钱。
连心听得脸红,又不能辩解,只好跟人家宣传,“面点师傅是我亲姨,做的是正经的戗面馒头,花卷也是我们自己家的口味,待会儿大家伙多给提提意见。”
不必她说,早就有那爱吃面食的顾客打好满满一餐盘的菜,坐在座位上抻着脖子等馒头和花卷出锅。
食客们隔着玻璃看的时候已经觉得那蒸笼里的面食分外诱人,没想到蒸笼抬进来的时候香味更霸道,已经到了让韭菜炒鸡蛋退避三舍的地步。
等了半天的人们纷纷去餐台取主食,还没等排起队来呢就已经抢上了。两笼花卷几乎可以说是秒空,两笼馒头也就剩下半笼。就这还有人没抢上,抻着脖子朝玻璃外的王金秀嚷嚷赶紧再来两笼花卷呢。
连玉都看傻了,她哪见过这种阵仗。有几个一看就是工地的工人,一人抓了五六个花卷放在餐盘里,还不住回头去看有没有上新的。
急得她抄起一个不锈钢餐盘当铜锣使,用勺子使劲敲起来。连玉站在板凳上,保证全餐厅的人都能看见自己,大声说道:“浪费罚款!罚款!就算剩下半口也要罚款五块!”
虽然惹来一场哄堂大笑,但总算没有人再继续哄抢。主要也是王金秀一口气又抬进来四笼花卷的缘故,人们一看有的是也就不着急了。
连玉偷偷从餐台摸走一个花卷吃,一口下去忽然就理解有些人为啥迫不及待抢着吃了,这样的花卷不用配菜她都能干咽三个下肚。
简直好吃到过分。
连玉吃着花卷去跟王金秀搭话,“老姨,从前我咋不知道你做饭这么好吃呢?”
“好吃吧?”王金秀得意一笑,“都是练出来的。”
在家当姑娘的时候王金秀都没怎么下过地,地里的活计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嫁人之后高峰的口粮田给他父母种着,王金秀也没个正经工作,就只能在家带孩子养些鸡鸭。
后来高峰告诉她,村子北边穿过一片树林就是国道,堵车是常事。村里经常有人摘些地里的瓜果蔬菜之类过去卖,也有卖盒饭的。王金秀一听就上了心,抱着孩子去观摩了两三天,心里大概有了谱,回家就蒸了些馒头和花卷拿过去卖。
一开始生意也不好,全靠那些司机可怜她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卖东西。后来王金秀开始主动给人免费试吃,一个花卷掰两半,一试就给半个的那种,销路这才开始慢慢打开,后来还有了回头客。
有一年冬天遇上一对夫妻开一辆前四后八送货,堵在收费站前边二里地左右。小媳妇碰巧来例假想喝一口热水,又想换洗一下。看见王金秀的自行车上还剩十来个花卷,小媳妇就说她都包圆了能不能去王金秀家里喝口热水。
王金秀就这么把人领回了家。小媳妇临走的时候要给五块钱王金秀没要,一点热水不值什么,她哪好意思收钱。于是那小媳妇就顺口指点了一下王金秀她家乡的花卷做法。
按照人家的做法蒸出来的花卷果然畅销,有段时间王金秀甚至都萌生出了专门做这个生意的想法。可惜没人给她看孩子,时间实在是不充裕,所以直到离婚,王金秀仍然是一天一趟在国道上推自行车吆喝卖花卷。
现在好了,足不出户就有大把的人嚷着要吃她的花卷和馒头。即使做面点费时又费力,一整天干下来王金秀仍然精力十足,仿佛随时能替连玉去跑八百米测验。
王金秀的馒头和花卷一炮而红,谁也没想到居然还催生出另外一条生财之道。
就在面点师傅王金秀正式打响名头的第三天,清河村几个老头老太组团找到连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让连心把餐厅里提供的馒头和花卷对外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