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说的啥话?”老李头眼睛一瞪,酒杯咣当一声落到饭桌上,“哪有爹住偏房儿子住正房的?就是我同意宝林也不带同意的!”
老褶子冷哼一声,“那你就出钱给老大买一间房,哪怕买个房号让他自己盖也行,大队不是说八百块钱一个房号,没房的优先买吗?我看也不贵。”
“事儿能那么办吗?”老李头一扬脖子喝下一盅酒,“咱都说好日后养老归老二,现在就跟老二是一家子,你让我出钱给老大买房号,老二知道了该咋想?”
“再说宝林手里又不是没有钱,还用得着他爹我出钱给他买房号?”
老褶子的三角眼卡巴卡巴,充满蔑视,“你自己琢磨琢磨自己有意思没有?一不想腾正房给儿子住,二不想掏钱给儿子买房号。完你还一门心思让人家跟你演父慈子孝,在外头给你挣好名声。”
“你咋竟做那些既想马儿跑的快还想马儿不吃草的梦呢?”
扫盲班肄业的老褶子这辈子难得吐出一句成语来,父慈子孝四个字把老李头震得眼冒金星,气得他直哆嗦险些连酒杯都端不住。
王金枝不知道正屋老两口这点官司,知道她也会装作不知道,谁也不能阻挡她搬家的脚步。
搬家那天是个多云的天气,气温虽高但不怎么晒。王金枝和两个儿子喜滋滋的把仅有的一个衣柜和一个炕柜用驴车运到王家房里去,柜子里塞着满满当当的四季衣裳。再把种地用的几件家伙事带上,锅碗瓢盆往麻辣烫车上一塞,油门一拧片刻功夫就搬家完成。
四间大瓦房东屋给李宝林王金枝两口子住,外屋地做饭,西屋给李成李威兄弟俩,空下那间王金枝用来做工作间,用来给麻辣烫熬底料还有穿串都方便,也不妨碍李宝林起居。
娘三个把车开到院子里的时候两铺炕的烟囱都冒着烟。连玉鼻头造得黢黑,正抱着一捆松树枝往灶坑里怼,看见来人她立刻撂挑子不干了。
“大哥你赶紧来烧炕吧,大舅这炕也不知道咋抹的,嗷嗷冒烟,比地道还难烧。”
李成哈哈大笑着跳下车来,伸手就把连玉鼻头的灰给抹到脸蛋上,气得连玉四处抓他。
李宝林扶着门框看孩子们笑闹,歪头朝外一瞧,王金枝正把柜子里的被褥取出来晒到晾衣绳上。一片遮挡日头的云彩滑过,阳光瞬间洒在王金枝头脸上,满头大汗的王金枝像被镀了层金一样闪闪发光。
第68张强大的竞争对手以及猪队友
自从开始做奶茶生意以来,连玉可谓顺风顺水,一路赚得盆满钵满。虽然郑琳琳的突然离开让她手忙脚乱了一下,但邓小米立刻就补上了空缺。
后来邓玉梅见卖奶茶这么赚钱,又拉着娘家嫂子和外甥女儿纷纷入伙儿。凭借邓家这群娘子军,连玉将奶茶卖遍了大半个县城。
进入八月之后,电影院的采购量节节攀升,连玉忙到根本没有时间去和电影院三天一结账。采购科刘干事就和她商量干脆月底一起算总账,这样两边都方便。
连玉无奈之下不得不同意。少了电影院的大笔流水,好在还有其他零售商。烧烤店、夜市还有邓家那群娘子军每天的日结款一直都很稳定。稳定到连玉有时候犯愁,开学之后她该怎么办?
然后现实便给了她重重一击。不待开学,一直独占鳌头的奶茶忽然迎来了大批竞争者。
连玉清楚地记得她是在夜市最先发现端倪的。真的只是一夜之间,满夜市游走的汽水小贩们人人车上都开始卖奶茶。
保温箱一掀起来各种各样的口味任人挑选,种类比连玉那里不知道多了多少。
之前跟连玉结下过梁子的老头衫三人被连玉压了一个多月,仿佛终于得到了扬眉吐气的机会,每次与连玉擦肩而过时叫卖得都格外大声。
罗明俊偷摸买一杯原味奶茶回来给连玉点评,连玉一口下肚顿时心下大定——没她做的好喝!奶味淡,香精味很重,没有她的奶茶那种唇齿留香的口感,喝在嘴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罗明俊吸溜一口之后咂吧咂吧嘴,借用《庞氏游食记》里的一句话来点评:口感层次不够丰富。
胜在口味足够多,品种不单一。
且定价还跟连玉一样。
连玉一宿都在琢磨自己要不要也添加几种新口味,第二天上午出去送货的邓小米垮着一张脸,带回来一个坏消息。
之前跟邓小米订奶茶的那个烧烤店从明天起不定了。老板是实在人,明明白白告诉邓小米有更廉价的供货商上门,还能月底结账。
紧接着每天中午都要回来补一两次货的邓家娘子军们不约而同地第一次失约。邓小米跑去找邓玉梅,发现邓玉梅早上提货的100杯奶茶刚刚卖掉半数,剩余那些即将要变常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