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苏荷茵冷笑,是,她死过一次,前世她只活到二十二岁。
虽然同是北平侯府的嫡女,但被封为曦月县主的苏薇茵养在深宫,活得光鲜亮丽,才女之名远播,皇室中人人将她当成眼珠子般疼宠。
至于她这个二小姐,永远输苏薇茵一大截,他人在外见到她,都只会说她是曦月县主的妹妹,而那些爱慕苏薇茵的勋贵公子也清楚就算与她走得再近,也见不到他们朝思暮想的大夏第一才女,根本不会将目光落在她身上。
不管在哪里,她永远都是被忽略的那个,就算有目光投注在她身上也是同情怜悯,不然就是高高在上的鄙视,总让她羞愤到无地自容,久而久之,她郁结于心,就将自己生生熬死了。
没想到再睁开眼,她又活了,而且只有六岁,她有大把时间替自己铺出一条光明大道。
于是,小小年纪的她先跟苏薇茵上演姊妹情深,之后再搜掇母亲联手设局,让苏薇茵被拐子带走。
她成功了,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天真烂漫的八岁女童会算计亲姊姊,打着代替姊姊孝顺皇祖母的大旗,她终于能留在宫中,但仍然不能入住曦月宫。
但再来的日子,她觉得事情发展并不如想像中顺利。
皇太后总是独自待在曦月宫,不喜她的陪伴,说看到她会想到苏薇茵,之后更要送她出宫。
彼时她已经钟情于大皇子,自然不肯走,跑去找皇太后,再次重申她的命是姊姊挣来的,就要代替她在皇太后跟前尽孝。
但皇太后还是将她送走了。
接下来几年,她虽然还能进出皇宫,但她能感觉到皇太后并不待见她,应允她进宫的次数也愈来愈少。
一次宫宴,母亲进宫参加,又提到她想进宫,说她想皇祖母了,结果目的没达成不说,母亲回来还跟她说别再喊皇祖母,也别再叫皇舅舅。
她不懂,是她哪里露出了破绽吗?
她本以为那句“姊姊要我代替她好好孝顺皇祖母”会让所有人像娇宠苏薇茵那样宠爱自己,但她后来才明白,母亲是续弦,父亲也不是皇太后心中的良婿首选,这些不满并不会因为几句话就消失。
庆幸的是,除了皇太后跟皇帝以外,其他皇子们对她仍如幼时一样好。
“荷茵!”
母亲焦急的声音响起,苏荷茵下意识转身,却没想到久站造成双腿僵麻,瞬间一个踉跄,幸好过来的嬷嬷眼疾手快扶住了她,将她搅扶到水榭坐下。
冯念彤心神不宁地叫下人们都下去,惊慌地看着面无表情的亲闺女,“你知道了吧?回园找到了。听说她失忆了,但万一她记起了什么该怎么办?”
她咬着下唇,无数次后悔自己为什么当年会听了女儿的话做出那种事……
苏荷茵看着吓坏又没主意的母亲,在心里冷哼一声,很难想像前世的自己竟是被她骂到想一头撞死,“母亲不用害怕,一切都掌控在女儿手里,何况谁又会相信当年是我刻意拉着姊姊,将姊姊亲自送到拐子手里的呢?”
冯念彤连忙点头,女儿说得没错,谁能想到一切都只是一个八岁女孩的心计。
“父亲回来了吗?”
冯念彤脸色变得更难看,“别说了,忙着关心两个外室,其中一个听说月事晚了几天,你父亲盯着呢,始终不肯死心。”说到后来只剩苦涩。
她也不懂为什么自己的肚子自从生下女儿之后就再没消息,公婆直到荷茵六岁多才让丈夫纳妾,想生下一个像丈夫一样优秀的孙子,参加科考求取功名,重振北平侯府。
但时间一年一年过,没一个肚子有消息,明明她们所有人都让大夫把过脉,确定没问题,苏薇茵和苏荷茵的存在也证明丈夫不可能不孕。
生儿子这事逐渐变成丈夫的心病,觉得或许是北平侯府的风水不好,不利于生子,干脆置了外室。
苏荷茵看着黯然神伤的母亲,想到前世父母还生了一个弟弟,对他用心栽培,小小年纪就有才子之名,随着弟弟才名愈盛,她更是被父母贬低到尘埃里,这样的存在,她怎么能让他再出生?
所以在重生时,想到母亲就是在这一年怀上弟弟,她便在父亲的茶食里下了绝育药。
苏荷茵缓缓笑了,这个笑看在一旁侍候的两名丫鬟眼里显得十分狰狞,两人相视一眼,眼里尽是害怕。
第十三章 苏荷茵自取其辱
皇太后派太医们过来为她把脉,但太医们都摇头,直言脑子的病最难医,失忆的病患他们也曾接触过,有人曾在一夜之间全数想起,也有人终其一生都想不起来。
苏薇茵可以看出皇太后的失望,但对失去的记忆,她并不执着一定要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