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爷爷元福是将军府的老管家,老说双臂木木的,拿回家给他试试看。
叶霓棠收好银票,再次叮嘱,“看清楚上面的禁忌,不能吃,孕妇不能用。”
“记住了,记住了,我们镇衙没有妇人,不怕的。”元朴用衣摆兜着药膏走了。
接下来的推销,因着姜偃那句“送”,艰难的多。
旁边好几个摆摊卖菜的都说她不识好歹。
镇长大人都给钱了,说免费送给他们,她凭什么不乐意?
叶霓棠懒的搭理他们,拿着药膏换了一个地方。
凭借一副好嘴,倒也卖完了。
大部分都是镇上条件差的人,看着清凉膏量多,味道好闻,又是外用,便买了一块。
也有一些村里人,和那老人一样,有寒痹症,买一块试试看。
她这边卖完,叶清泓黄氏那边,也卖完了。
想着叶霓棠不再祸害家禽了。
黄氏卖了十只鸡仔,六只鸭仔,一对小白鹅。
“这段时间没看到林屠夫了,我还想找他买个猪崽呢。”
黄氏朝林家肉铺子看去,还是空无一人。
叶霓棠也看了过去,当初林长河借钱给叶家,是林长河本人借的,他家人并不同意。
以前原主遇到过林屠夫几次,问起林长河时,他直接骂了起来,说原主就是他们老林家的祸患。
“婶子,你哪天去买猪,我陪你一起去,也买一头。”
叶霓棠决定去林屠夫家一趟,看看林长河是不是真的出外做工去了。
黄氏点点头,“行,那大后天去吧,猪买好了,我就停几天来镇上,把家里早熟的麦子先割了。”
叶清泓跟着道:“我们家的也快割了,不知道够交夏粮不?”
“你家那一亩多地顶多收个三百斤,要是今年的夏粮不涨,差不多够了。”
“去年秋粮就涨了十斤,只怕今年还会涨,要不够,只能买了。”
“唉,这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命,忙忙碌碌一大年,还不够交给当官的。”
一旁不语的叶霓棠听着两人的谈话,想到了这里的税粮。
夏天缴粮,按人头算,过了五岁的孩子,都按大人量缴粮。
去年每人缴六十斤粮食,五岁下的小孩三十斤。
秋粮按一亩田地缴一石的粮食来算。
甭管名下有多少田地,也不管天气好歹,反正一粒都不能少。
至于商户,那就更多了,除了夏秋粮税。
每月还得上缴铺子的三成利润。
像叶清泓和黄氏在镇上摆长摊的菜农,每月初一都要缴一两银票的摊位费。
哪怕是白娇娘她们妓院的姑娘,都要缴税。
反正朝廷鼓励百姓开荒买地,也不限制女人出门做小生意。
只要向朝廷缴税就行了。
另外还得缴人头赋,不管大人小孩,每人每年两百文。
养的仆人,加倍缴人头赋。
还有户赋每年二两银票。
绢绵每年每户各五匹,可用银票代替。
马料无论大人小孩,每人交一百斤,只要稻草黄豆麦麸黑豆这四样。
没有的,交钱。
每年过了十五岁男丁,要服役两次,每次一个月。
不愿意去,一次收十两银票。
还有一些临时加的奇葩名头赋税,好在不多。
唯有当官的不用缴税。
像姚敏之考上了秀才,就不用缴赋,还可以领到官府补助。
叶霓棠想到少时看穿越小说,看穿越剧的时候,觉着穿越怪好玩的。
还幻想了她穿越后,会遇到的各种奇遇。
当真正体验了,才觉古代的生活,真的很艰辛。
回到家,她拿出一包铜钱,和几张银票。
杨荷儿和叶妡颜数了一下,共有五千个铜钱,及九张一两面值的银票。
两家人对这个数,皆是惊喜。
叶霓棠倒不觉着多,她收起一两银票。
“杨叔,这一两是买蜂蜡的,剩下的我们两家分着拿,
不管是你们买柴禾,还是我们买蜂蜡,都记个账,等到月底结算,到时赚的钱,我们两家平分。”
杨大山立马拒绝了,“这不行,我们就干个活,你给个工钱吧。”
“棠儿啊,咱们齐心合力,好好赚钱,把你家账还上,莫要人戳着你们的脊梁骨说闲话。”
吴婆子这话听的三姐弟真心动容了。
自从叶父叶母被抓走后,除了林长河,杨家五人是最诚心诚意帮他们的人了。
吴婆子全身疼,还帮着他们看孩子。
黄氏教叶清泓怎么种粮食,种蔬菜,还带着他卖菜,一点私心也不藏。
叶清泓想到过去种种,感激的对着杨家三长辈行了一个大礼。
“吴奶奶,杨叔,婶儿,你们的大恩大德,我没齿难忘,至于大姐的话,也是我的意思,你们要不接受,今后我都不敢再麻烦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