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凌川顺着女儿的视线看过去,忍俊不禁。
“诸位,失陪一下。”
父女俩起身走上前,在老爷子即将离开前把人叫住。
“爸,您这是来做群演?”
老爷子看到他们父女俩,也跟着乐了,“怎么,不行啊?”
“行!”聂凌川哪敢说不行,“您还有这爱好?”
“刚培养起来的。”老爷子道:“不和你们聊了,我还得去上朝呢。”
“不是,爸。”聂凌川忙把人拉住,“您去的哪个剧组?”
“哎呀真唠叨,我在《医天下》里面当大官呢,来不及了,你们玩去吧。”老爷子扯开袖子,按下传送,瞬间消失在原地。
父女俩面面相觑,然后无奈摇头。
这老爷子,没想到瘾这么大。
老太太沉迷种田,老爷子沉迷群演。
好在是退休了,不然真需要设置一下防沉迷了。
父女俩不知道的是,因为老爷子的仪态很好,如今已经能混上几句台词了。
尤其是最近的剧组比较多,他几乎每天都在第三区进进出出的。
之前还应聘了有几句台词的乞丐老头,结果因为自身气场摆在那里,再加上没什么演技,怎么演都不像个乞丐,反而像微服私访的大官,遗憾被唰下来。
第219章 莫琅
“教授,这是智能机器人?”
看到聂扶摇正在摆弄的器械,于晓红怎么看都不太像。
聂扶摇将重新研发的超强材料打造的组件,按照顺序进行组装。
“这个不是,这是外骨骼辅助器。”
边组装边调试器各部件的灵活性,“沧澜双腿无法行走,所有的活动全部需要借助轮椅才行,有了这个,就能直立行走了。”
在她的世界,外骨骼最初只是看似简单粗糙的类支架一样的构造,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外骨骼逐渐趋向于人体正常的类皮肤一样的结构。
不仅仅是让那些无法行走的患者能实现直立行走,更是让他们重新建立信心和自尊的一个过程。
而且后期的辅助工具因严格贴合皮肤,从外观不太容易察觉,虽说最开始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一旦熟练应用掌握其活动原理,几乎和健康人差别不大。
聂扶摇举起一根很细的合成钎子,冲着于晓红扎了过去。
于晓红还未来得及反应,钎子就戳到了她的膝盖下小腿的位置。
“……”预想中的疼痛没有产生,她额头渗出点点细汗,“教授,这是……”
“内部嵌有人体感应装置,不管再如何的坚硬,都不会刺伤皮肤。”她微微笑道:“刚才吓到了吧。”
于晓红脸颊微红,“有点。”
随后道:“这丝状物如此细,直径不到一毫米,如何在内部镶嵌感应装置?”
聂扶摇笑道:“可不要小瞧了我们的技术工人,航天技术的难度更高,不还是照样难不倒他们吗。”
“……是我想当然了。”于晓红点头。
对她来说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可对于那些国宝级别的技工来说,根本是小菜一碟。
“可以量产吗?”她不免有些好奇。
聂扶摇点头,“可以,万事开头难嘛,成功后就容易多了。”
于晓红家里没有腿脚伤残的,因此就目前来说,这项产品根本用不到。
“教授,成品价大概需要多少?”
“不便宜。”聂扶摇将合成钎子扣在仿皮肤内层的卡槽中,“一整套差不多需要五六十万的价位。”
于晓红却觉得这个价格还算是比较合适的。
毕竟她也是全程跟着教授参与了这个项目,只是最初的金属选择就尝试了很多的搭配方法。
别说五六十万,一般伤残患者治疗的费用,恐怕都不止这个数。
“全身瘫痪的患者可以用吗?”
“目前不可以。”聂扶摇道:“现在的技术还没有达到那种高度,这套设备其实借助了上半身和各处关节的力量,让那些伤残患者得以实现残肢自由行动的目的。”
几天后,聂扶摇带着完成的设备回到聂家老宅。
“姐!”聂沧澜在客厅看电视,见到她,笑着打招呼,“你好些日子没回来了。”
“咱们周末不是能在第二世界见面嘛。”聂扶摇看向博古架后的茶室,“爷爷奶奶呢?”
“晚饭后去遛弯了。”
她从随身带的纸袋里,取出研发产品,道:“你去隔间换上,这是我最新研发的外置仿真骨骼辅助器,既然你不想截肢,可以靠着这个实现自由行走。”
聂沧澜呆呆的接过去,触手是微微的沁凉,而且表层还有种细腻丝滑的皮肤质感。
“最开始需要适应,看你的适应能力,好点的一周,慢点的十天半个月就可以,衣服都脱掉,需要贴身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