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不要过来啊+番外(222)

作者:纵风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但随着第一批去南方生根发芽的人传来的好消息,那样一大片土地在所有人心中的印象逐渐变了。

白未晞和游溯白龙鱼服来到江南,第一站便去了荆南地,担任武陵郡郡守的王团也微服前来迎接。

这个当年闹着要和鬼面军一起造反的少年也长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临民官,白未晞拍了拍王团的肩膀,说道: “你做的很不错,政绩我与陛下都看在眼中。”

被偶像拍了肩膀,王团幸福地差点要晕过去。他激动地说: “下官还有很多不足,还请令公不吝赐教。”

游溯凉飕飕地看着这狗腿子,只觉得这人狗腿的比二狗这条真狗还狗。

王团带着他们上了小船,船上贴心地备了吃食。王团说道: “二位公子要去乡下?那里路程不算好走,还请二位多担待些。”

游溯不在意地摆摆手: “无妨。”

说着,游溯又问: “修路很困难吗?是财政问题?”

王团立刻摇头: “回公子,财政问题尚且还好,武陵郡自己的税收就足够覆盖。问题主要在于武陵郡多山,山间修路不易,需要的人手过多。但是武陵郡现在人口不多,刨除农耕的农户,能用来修路的黔首数量并不多。”

毕竟农耕才是重中之重,所以给修路工人的工钱决不能高于农户。否则无人种田了,根基就要坏了。根基都坏了,再好的上层建筑也没有用。

只是如此一来,前来修路的人数就不多。武陵郡又大,以至于哪怕他们的进度并不慢,但是比起总工程量来,还是有些杯水车薪。

白未晞然地点点头,却也只能说: “那便先不着急。移民的事不能着急,等这里发展上来了,自然会有黔首自发地前往长江以南的。”

顺着水路,几人来到了一座小村庄。村庄门口有一棵硕大的梨树,看上去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

王团解释道: “这个村子叫做梨花村,以这棵梨树闻名的。村子地理位置还不错,是第一批修上路的村子。”

游溯和白未晞进了村子,便看见村中炊烟袅袅,刚刚放学的孩子在田野间肆意奔跑,老人摇着折扇看着孩子们嬉闹。

见到有外乡人来,坐在门口摇着扇子的老者立刻站起来问: “老朽是这里的三老,你们从哪里来?可有验传?”

王团立刻将早已准备好的假验传拿了出来,递给老者看: “三老请看,我等都是游学士子,是良民。”

乡三老眯着眼睛将三人挨个打量了一遍,确认眼前这三人就是验传上的人之后,才笑眯眯地将验传还了回去,说道: “后生勿怪,老朽也是奉命行事。”

奉谁的命?

当然是朝廷的命令。

验传制度就是为了防止逃犯的,白未晞对这方面抓的很严,因此对于老者的秉公执法当然不会有意见,只是笑道: “我等到了何处都是这般,老丈无需如此。”

老者笑眯眯地将三人请进了村,说道: “后生游学至此,我们也没什么能帮的,只要有困难就提,我们能做的都会做。”

正说着,白未晞忽然间看到了村里有一座祠堂,上面写着三个大字“蒹葭祠”。

白未晞一愣,问: “老丈,这个祠堂是祭祀谁的?学生记得,朝廷有明令,不准祭祀淫祀。”

淫祀指的是没有过明路的祭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溺/婴,人/祭等不合理的祭祀行为发生。如果朝廷在查明之后认为祭祀过程中没有朝廷明令禁止的行为,那么就会给这些祭祀颁发“祭祀证”,表明这些祭祀是过了朝廷明路,可以祭祀的。

但是蒹葭祠?没听过啊。

谁料白未晞的话音刚落,那个老者却用一种很奇怪的目光看着他,像是在看什么珍稀动物。

王团下意识觉得坏了,连忙解释道: “老丈,我兄长是从长安来的,他不晓得。”

老丈这才收回了那种审视的目光: “原来是长安来的,原来如此。”

游溯好奇地问道: “老丈能否解释一下?这蒹葭祠?”

老丈道: “这蒹葭祠是用来祭祀白先生的,我们这里几乎每个村庄都给白先生立了生祠,保佑先生平平安安嘞。”

白未晞: “……”

白未晞: “啊?”

那里祭祀的是我?

王团在一旁小声解释道: “当初先生说了,祭祀的事地方抓好就可以,不用上报,我们就没上报。”

当然,王团不曾上报的原因很简单——他怕白未晞不许。

白未晞什么性子王团不说很清楚但也知道个七七八八,他怕白未晞觉得这是地方官员在趁机拉政绩而下令不许给他立生祠,所以王团怀着小心思截下了这个报道。

反正他的行为合法不是?

白未晞只觉得奇怪。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