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
想到游溯将“大将军”这个名号给了谁,白未晞只觉得眼前一片模糊,一个踉跄摔倒在地。
————————
第49章
驷驖孔阜
【司州,长安】
游溯跌跌撞撞地回到长安,他甚至没有换下风尘仆仆的铠甲,而是任由风尘沾染在身上。
他已经顾不得自己的仪容,一回到长安,他立刻前往崇云考所在的东阁。此时杜望,韦由房等人都在,正低下头嘀嘀咕咕地不知道说些什么。
听到游溯进门声音,几人立刻向游溯问安。游溯甚至没有叫起他们,而是就让他们以这样跪在地上的不体面的方式回话。
游溯问: “谁能告诉孤,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的声音中是掩饰不住的怒火与悲戚,甚至还带着一点淡淡的可笑希望: “仲牧怎么了?”
自然是没有人回答他。看着眼前一排只会低眉的人,游溯的声音中愤怒在此时飙升到了最高值: “告诉孤!”
愤怒的吼声似乎让整个东阁都震了一下,然而面前的几位重臣在哆嗦一下之后,依旧选择了沉默。
最终,还是崇云考仗着自己“仲父”的身份出来说: “回主公,大将军……没了。”
崇云考将一份奏报递给游溯: “这是逃回来的士卒写下的奏报,臣斗胆请主公一观。”
游溯看向那份奏报的表情堪称可怕,像是想将这份奏报撕的一干二净,这样就能假装这份奏报从来没有出现过,他最疼爱的弟弟也没有死在战场上。
但自欺欺人到底不是游溯的风格,他最终还是选择将这份奏报拿了过来。
游洄临死前身上发生的一切就这样呈现在游溯面前。
******
【十日前,淮北,彭城】
游雍的大将军游洄游仲牧率领大军支援彭城,消息一出让整个楚国都振奋起来,楚王辞拉着蹇愿的手说: “太好了,我们有救了。”
可蹇愿却不像楚王辞一样乐观: “主公,游雍的大军驻扎在萧县,短时间内很难突破窦太主对彭城的封锁,彭城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这话不中听,楚王辞的脸色当场就冷了下来。但他想了半天,也没想到怎么才能反驳蹇愿,最终不得不十分心不甘情不愿地承认: “爱卿说得对,彭城之围还是没有被解决。”
但不论如何,有援军就在不远处比起孤立无援来还是足够让人振奋,楚王辞吩咐道: “将这个消息告诉彭城的所有人,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彭城之围必然可解!”
蹇愿: “诺!”
不远处的萧县,游洄正率领大军驻扎在这里。窦太主对彭城进行了围困,江东子弟兵源源不断地渡过长江,充足的兵源让窦太主有莫大的底气来进行这场“十则围之”。
而尴尬是的,游洄带来的兵却数量有限,这使得即便游雍和楚国联手也不能和窦太主进行正面对抗。
游洄收起望远镜,琢磨着要怎么打赢这场战争——他的目的不是一场两场小小的胜仗能做到的。想要解决彭城之围,就要让窦太主季峨山退兵。但要让季峨山退兵,这何谈容易?
正想着,游洄看到萧山内进来一队身穿白色麻衣之人。这样的穿着打扮让游洄想起了长安城里那位简朴到从来不穿丝绸只穿麻衣的白先生,当场问道: “他们的身份来历打听清楚了?”
副将道: “是从江东来的商人。”
战时即便对人员往来流通盘查的再严格,也不会阻拦商人。虽然商人这个群体在这个时候的名声并不好听,尤其是在战时穿梭城池的商人,各个都在发国难财。
但不管政/府怎样看待这些只认钱财不认祖国的商人,黔首又是多么讨厌这些哄抬物价的王八蛋,城池里总还是需要这些商人的。
只是……
“江东?”提起这个地域名词,游洄的脸上露出显而易见的不满, “怎么是江东人?”
副官讷讷: “淮北的商人都跑的差不多了。”
游洄一想也是。
淮北的商人在战争开始时第一时间想的只怕是自己的货物怎么办,为了保住这些货物,自然是能跑的都跑了。更何况,淮北的战役也打了一两个月了,淮北本地的商人就算没跑的,货物也没得差不多了。
现在江东的商人还愿意冒着危险来朝廷的敌方经商,游洄忽然笑了出来: “算了,由他们去。”
然而游洄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商人竟然会在背后给他来一刀那么狠的。
那时他确定了作战计划,准备率领一支骑兵突袭铜山,断掉窦太主的一支粮道。但他怎么想都没有想到,在他即将登上铜山城墙的时候,自己率领的骑兵竟然会发生哗变。
这怎么可能?
游洄下意识地将手中的长/枪刺入身着黑甲的游雍士卒的胸膛,却惊讶地发现,这个被他杀死的哗变士卒,口中说的竟然是江东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