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以后是不是不用乱跑了?”
沐氏还是心疼赵树江的,跑商辛苦的很,镇上村里都要去,去收货卖货,赚的也是辛苦钱,风险还大,好在这些年都是平平安安的。
赵沐安没想到他外祖父来府城开铺子了,之前外祖父也是在他们老家的县里重振旗鼓,现在恢复过来了,就开始扩张产业了。
等到他以后考府试的时候也能把爹娘带到府城去了。
赵树江点头: “以后也就在我们府城这几个县跑了,不用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的,隔三差五的就能回家,也能多陪陪你们母子了。”
沐氏听到这消息开心不已,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那就好,等到安安长大点……”
沐氏一开心就差点把未来的计划给说出来。
他们要离开镇上去县里,那也要跟家里人商量商量,在一切没有定下来之前还是先不要张扬了。
赵沐安一听这话的意思就知道他爹娘有未来的规划,这样他就放心了。
一家三口想的都是一样的。
王氏现在拿着她之前留下的余钱全心全意要跟着男主过,而且就算跟着他爹娘过,赵沐安觉得这也没什么,左右不过是一口饭的事,家里由沐氏掌家,就怕王氏自己不乐意啊。
她前半生一直以为自己的大儿媳好拿捏,现在慢慢发现不是这样的,就心生退意,打算跟着男主过了。
赵老根是铁了心的要跟老老大家的过,自顾以来都是这样的,哪有老子不跟着老大家的。
但他现在也有些憋屈,分家之后他说话越来越不算话了。
几个儿子尊敬是尊敬,但不听他的话了。
好在没有虐待他和老婆子,他现在也觉得王氏烦,对树青太纵容了。
这边牛车上一行人说说笑笑去往镇上铺子里去了,沐氏卖的是炒货干货,开门就能做生意,赵树江在家还把石子锅端出来了,开始炒板栗,香得那些书生走不动脚。
一个个又不是差钱的,喜得赵树江眉开眼笑的。
等到不忙的时候沐氏叹了口气: “你爹不知道还来不来?来的话让他炒栗子也行,不然天天在家闷着。”
“娘跟爹不愿意来,咱们就每月多给点伙食费,免得人家说我们老大家的占了便宜却不养老人。”
赵树江可没那想法,爹娘该养就养,但他可不是愚孝。
他的愚孝在安安出生那年就已经没了。
他娘竟然为了他小弟占他媳妇的嫁妆,他这辈子都记得当初没有孩子的时候的憋闷和委屈。
“嗯,你回去跟爹娘说一声,但爹不知道什么态度,娘肯定不会来的,她只会眼红。”
说到这,沐氏就有些无语。
赵沐安在旁边啃板栗,替他娘把话说出来: “我奶奶每次来都去钱箱子那收钱,收了钱就拿回家给我小叔。”
赵树江停手点了点儿子的小脑袋: “你这臭小子,这话可不能再外面说,人家会说你不懂礼貌,不孝顺,知道不,在爹娘面前说说就算了,下次你奶奶再来我们就把钱箱子收起来,卖货的钱也不让她拿了,吃点瓜子可以,拿钱绝对不行。”
尤其是拿了钱给小弟。
包子铺那边孙氏和小王氏看的紧,每天进账多少她们二人心里都一门儿清,王氏找不到机会可不就多来这吗?
要说,这里王氏也不稀罕来,每次见她儿媳跟人说话的时候不卑不亢的样子,她就有些心虚害怕。
之前沐氏可不是这样的,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样,都敢抛头露面了。
要赵沐安知道后又要吐槽了,这古代比现代都开放,女子照样可以行商卖艺,抛头露面更不用说,反正怎么舒服怎么来。
码头上还有女人干活呢,那见的人不是更多?
王氏的心理就是沐氏越有本事她越害怕。
因为她老了按理说要让沐氏来养老的,到时候她年老体弱,沐氏会怎么对她。
所以她就把主意转向了她家树青,结果赵树青考试失利了。
不过树青还小,明年再考也不过是十二岁呢。
但等到赵树青十五岁的时候才堪堪成为一个童生,而他考上的这一年,十岁的赵沐安是他们这一届的案首,要继续参加院试,争取拿下小三元。
因为赵沐安县试也是第一名。
赵树青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这个消息打击的又病了。
他这几年课不好过,考试屡次失利已经耗光了王氏的存款,王氏对这个儿子也失望透顶,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赵树青虽然不说,但是也能感受到大家对他跟赵沐安的对比。
他十一岁没有完成的事,赵沐安十岁就轻而易举的成功了。
赵沐安十岁考上了童生的消息不仅在村里传开了,在镇上,县里和府城都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