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都被他吓得一哆嗦,反应过来了就搂着银子坐在地上哭。
“看看我这养的什么儿子?”
赵树江就问他爹: “爹你说实话,是不是老四年龄还小要跟着我们家过,他那十几两银子连府试都考不到,以后是不是还要我花钱供他?”
“给你们养老就算了,我认,但你跟我娘也别太偏心。”
赵树江直接撕破脸皮了。
赵沐安搂着他爹的脖子,冷眼看着底下的闹剧。
赵老根握住烟枪,抬头看到了孙子的眼神,有些失望,还有些不理解。
赵树青受不了,崩溃的道: “我没有让你们供我上学!”
几个哥哥话里话外都在说他花钱多,嫌弃他,不想要他。
王氏心疼的不行: “树青……”
赵老根一拍椅子: “行了,把银子给老大,地契也给老大,老婆子你要是不愿意你就拿着你那份跟老四过去。”
反正他是要跟着老大过的。
王氏被大儿子吓到了也不敢硬钢,把银子扔回去。
赵沐安立马从他爹怀里下来把银子捡起来都给他娘递过去,还蹬蹬蹬去地上找到他们家那二十亩的地契都塞给沐氏。
全场就他一个人在动,看的人眼直抽抽,这臭小子跟他娘还怪亲的呢。
等到自家东西到手了,沐氏和赵树江脸色才好看一点。
但他还是要把丑话说在前头。
“爹娘,你要接济老四可以,但我是不会出钱的,我保证以后老四真考上了,我不会占他一点便宜。”
赵树河和赵树海也接连保证: “爹娘,你放心吧,绝对不会占小弟便宜的。”
赵老根听到他们的话只觉得心累,浑浊的眼都湿润了。
怎么就落到这种地步呢?
赵树青拿着自己的那份进了屋,晚饭都没出来。
第二天,先去村长那里做了公证,这下子赵家分家不离家的事传出来瞬间成了村里的热点。
好家伙,不是说赵老根家那小四还要考科举的吗?
这怎么在考试前夕就把家给分了。
村里人猜测是王氏捣鼓的,谁不知道她偏心啊。
这可把王氏给气坏了,门都不出了,解释也没人听,黑锅都让他背了。
几天后,老二老三家的灶台也垒好了。
吃饭也分开了。
沐氏拿着银子和地契跟自己那些嫁妆银子放在一起,还加上了这几年赵树江跑商偷偷留下来的银子,发现竟然有小一百两了。
沐氏也没避着儿子,数好之后开心的亲了一口儿子: “我们家也有百两银子了,过几天娘就送你去上学。”
她才不会等到儿子八岁才送去,那私塾里有六七岁的小孩,他们安安那么乖,可以送去上学了。
赵树河收拾完家里就带着养好伤的赵树青去县里准备考试。
这次考试的钱还是之前公中给出的,但他要是过了,等到府试就要自己拿钱了。
他的银子被王氏给收着呢。
赵树青倒是不担心钱,他娘留下来的还有银子,能供他两年。
包子铺也开门了,这次是三家轮流在包子铺住,反正到时候分的钱也要分成六份,蚊子再小那是肉啊。
孙氏还在包子铺门口放了一个摊子,等到包子卖完的时候,中午还可以卖点面条。
就连小王氏怀着孕都在包子铺里弄了一个茶水摊出来。
之前她们可没有这么有动力。
沐氏和赵树江没管,他们先带儿子去拜师。
赵沐安也很给力,成功入学了。
沐氏就在书院旁边开了一间铺子卖干货炒货,她爹就是靠着这个发家的,能直接从她爹那供货。
赵老根回到家发现老大一家人都不见了,原本热闹的院子现在荒凉不已,跟他的心似的。
————————
家人们保三争六了,跪一下
第32章
科举文里的大嫂之子7
赵老根本来是回来通知喜讯的,赵树青的县试有惊无险压线通过了,一个月后要去考府试。
明明是个好消息,但是连个分享的人都没有。
赵树青现在脸上并没有喜色,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只挂了一个尾巴,按照老师说的他府试也是百分之百能过的,但现在这样下去,府试根本没机会。
周秀才也纳闷,把他喊了过去: “你考前那几天回家之后没有认真复习吗?”
怎么会下滑的这么厉害?
连班里的其他同学都没比过,这次参加县试的有十人,他班里的赵树青成绩是最好的,班里的另外九个人根本没有多大希望过了童生试,所以他就把宝压在了赵树青身上。
而且赵树青从八岁就跟着他学习,到现在十一岁了,基础打很的牢固,童生根本就拦不住他。
赵树青把家里的事同老师说一下了,脸上都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