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半会,更别说出什么主意了。
陛下和皇后都不在宫中,这下,贤妃将目光投向了太后。
太后冷笑一声,现在宫权可是个烫手山芋,谁拿谁倒霉,更何况皇帝皇后这时都防着她,她若是现在出手,以后也说不清了。
因而贤妃和太后不约而同的选择书信一封给远在宫外的皇帝以及皇后,请求他们拿个主意。
见到信的时候,先别说皇后如何错愕,皇帝当场变了脸色。
如今再想查病是如何来的,又是什么人的计谋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最重要的,自然是解决疫情蔓延。
最好的办法就是处理掉那些病人,伤寒的治愈率并不高,感染性还很大,用这个方法最为简便、见效也快。
却偏偏,那是甘泉宫。
陛下膝下唯二的两个公主和宠妃婧修仪都在其中。
其他人看了眼皇帝难看的脸色,聪明的选择闭口不言。
而皇帝也是有些错愕自己此刻的情绪。
扶持陆家,给陆清塘机会,放任陆云缨发展,他的理由都是大皇子。
他受够了独自一人,跌跌撞撞摸索的苦,对于自己这个健康年幼的皇子,自然感同身受,想提前为他铺路也很正常吧。
但为什么,比起皇嗣,他现在更担心的居然是婧修仪?
就在宫内宫外一团乱的时候,俞贵妃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她不想闹这么大的。
如陆云缨所说,她也在宫内,这里出现了疫病病人,一个不留神,自己也要赔了进去。
但,不这么做不行。
原本只是想小打小闹,或病或死个公主什么的,搅个浑水就好。
可哪里想到,她从宫外得到了消息,皇帝的人已经调查到西北那边的商路了。
西北不是江东,想必过不了多久,真正让皇帝无法容忍的事情就要被调查出来了。
一开始这些宫外的消息,俞贵妃一概不知,事实上,若不是需要她帮忙的地方,她那位外祖父也是不会告诉她的。
比如江东水灾,又比如西北商道。
可现在,需要她的时候,等她知道消息的时候,又是这么一个烂摊子。
其实,政斗归政斗,无非是手段高低罢了,可通敌卖国......俞贵妃咬了咬唇,实在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发展到这一步。
若江东一事,外祖父只是监管不力,可这次,她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外祖父开脱。
若不能赢,百年之后,越家,甚至于她,恐怕都会受万人唾骂,可即便是赢了......
“成王败寇啊,娘娘。”
忍冬开口,也是她冒着风险,将伤寒病人的唾液从宫外带进来的。
牺牲了这么多,忍冬抬起头,眼中带着灼热的野心:
“这历史上,多少人真正犯了不可饶恕的罪,才被人唾骂呢?”
“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更何况,今冬北狄缺粮,若不是我们与他们做了交易,边关怕都不会如此太平,这也是好事一桩啊。”
好事.....呵,好事!
俞贵妃握紧了拳,她小时候,也是读着四书五经长大的,礼义廉耻也是有的。
通敌卖国,还说是好事,她说不出口。
不过,皇帝和外祖家,她早有了选择,如今北狄和外祖,不过是卖粮食罢了,说到底就是买卖,只要事情不发,那么情况就并不严重。
所以,在忍冬出手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第132章
其实陆云缨反应实属很快,甚至都没等人病发,就察觉到了猫腻,立刻采取了措施,无疑打断了俞贵妃不少筹谋。
曲妃倒是无所谓,无论是皇帝还是陆云缨,她都不在意。
和钟妃一样,她也是被家族放弃的那个。
家族既然放弃她,钟妃若还会看在自己祖父的面子上,对自己家族抱有些许情谊,护上一护,曲妃就完全无所谓了。
死吧,一起死好了。
但这些内情俞贵妃却是不知道的,担心曲妃害怕,一开始和她说的就是谋算甘泉宫的婧修仪和公主,陷害贤妃,没说关皇帝什么事情。
因此如今陆云缨反应快速,没让本该入局的皇帝入局,反而转头去了西山行宫,实在打乱了俞贵妃的算盘。
她都准备好了。
包括宫外的越凌峰也是这么想的。
皇帝收拢宗亲,又得到太后支持,便不像以往在朝堂上没什么支持的势力,另外,西北武家掌握几十万兵权,本就是个保皇党.....如此总总下来,对上失去了礼王这个盟友,秋猎时又因为偷袭,死了几个中坚大臣,如今江东事发,更是根基不稳的越凌峰,当然占尽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