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些地方适合种什么?”张阳辉把杯盖还给了刘俊芽,问道。
“现在还说不好,不过我之前看到有一户人家家里种了苹果,那这里应该是可以种苹果的。其他的还要试试才知道。”刘俊芽说道。
张阳辉抬头看向天空,问道:“小刘你是第一次来甘孜这边吧?”
刘俊芽点头称是,不明白张阳辉怎么忽然这么问。
“我不是第一次来了。但是再次来到这里,依旧会心惊这里人过的日子。他们的日子真的太苦了。有些地方的人甚至只能吃苞谷,大米都吃不上。”张阳辉声音有些低沉,“我见过有一家人,男人生病瘫在床上了,女人每天背着孩子下地干活,起早贪黑的干,但是到最后一家人勉强吃苞谷能饱腹而已。屋子里是真正的家徒四壁,除了一张床,一个桌子两个凳子,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刘俊芽沉默了,石桥村以前也很穷,但是还没有到全家吃苞谷勉强果腹的程度。
“小孩,过来。”忽然,张阳辉朝一个地方挥了挥手。
刘俊芽朝张阳辉挥手的方向看过去,就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站在墙角处看着他们。小孩身上的衣服已经看不出来原来的颜色。这么冷的天气,小孩的脚下只有一双单薄的绿胶鞋,而且绿胶鞋的最前面还有个洞,露出了孩子的大脚趾。刘俊芽看得分明,那孩子露出来的脚趾上,都是冻疮。
那孩子盯着张阳辉和刘俊芽看了很久,没有动。
张阳辉从兜里掏出了一个糖:“你过来,我给你吃的。”
那孩子看到糖,终于动了,快速朝张阳辉跑了过来。跑到张阳辉的面前后,伸出手一把抓过了张阳辉手里的糖转身就跑。甚至都没有道谢,转身跑的很快,似乎生怕张阳辉就让他把糖还回去了。
张阳辉也没有介意,而是对刘俊芽道:“你猜那孩子多大?”
“七八岁?”刘俊芽从外表猜测。刚才那孩子伸出手的时候,刘俊芽看到了他手上也满是冻疮。刘俊芽的心中有些莫名的难受。
张阳辉摇了摇头:“至少十岁以上了。这边的孩子很多都营养不良,外表看起来会远远比实际年龄小。而且很多都没有上学。”
刘俊芽听到这些话是真的有些吃惊了。
“你说他至少十岁?而且都没有上学?”刘俊芽惊愕的问道。
“你看他的穿着,家里的条件会允许他上学吗?”张阳辉问道。
“可是,现在是六年制义务教育啊,去上学其实也花不了几个钱,我记得爷爷说过,当时他们也吃不饱饭,但是也会让大伯,二伯他们都上学……”刘俊芽的声音越来越小,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她已经想通了其中的关键。
那孩子明显的营养不良,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那个样子的,家里哪里有钱给他上学?义务制教育以后,上学确实不需要钱,但是买文具是需要钱的,最基础的笔和橡皮得要吧。连衣服和鞋子都没钱买的情况下,又哪里来的钱买文具等?
而且最关键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的,所以并非所有人都会在家庭困难之下还想进办法让孩子去读书。
大多数的贫困家庭都会让孩子在家帮着干活,给家里减轻负担。这种现象,在这些地方更常见。
刘俊芽想到这些,沉默了下来。
张阳辉又说道:“你刚才所看到的那个孩子,就是这些山区大部分孩子的缩影。
我曾经问过几个孩子,问他们想不想读书,你知道他们怎么回答的吗?”
刘俊芽没说话,她直觉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好话。
果然,张阳辉说道:“他们回答我说,读书没用,读书是浪费时间。”
刘俊芽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但是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张阳辉叹了口气,道:“这些地方,不止是经济落后,思想也落后。想要改变这些,非常的不容易。只有经济起来了,人们的日生活富足了,才会考虑让精神富足。
也就是说,这些地方脱贫致富了,才能改变这些。而让这些山区脱贫致富,是一个很漫长很艰难的过程。虽然漫长艰难,但是我相信政府一定能做到。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张阳辉说道。
刘俊芽看了看刚才那孩子消失的方向,沉默良久,终于重重点头。
“不过,张哥,要想富先修路,现在这个路况确实很糟糕啊。”刘俊芽想起他们来到甘孜后走的那些路,不禁皱起了眉头。
“政府已经在着手修路了,会推进到这边。等路修好了,做什么都方便了。你今天好好休息,我们明天还要去另外一个县城。”张阳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