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刘俊芽说干就干,开始在自己的田里扩穴改土了。
因为椪柑这种水果,产量高,结果多,而且挂果的时间长,所以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那么就要对所有的柑橘树全面实行扩穴压青,而且扩穴时要分三层填埋山草,腐熟的农家肥等。
每穴要填埋的肥又有严格的要求。
对于刘俊芽回到家乡种植椪柑的事情,石桥村的人看法各异。
有支持她的,也有质疑她的。
刘振国自然在刘俊芽回乡的时候就回来过了,在听了侄女的计划后,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俊芽能成功。
就算这些柑橘能种植出来,可是销售呢?
刘俊芽对此却安慰大伯不必担心,有政府在呢。农业局会帮忙提供技术,还有后期的销售也会提供帮助的。
听到刘俊芽这些话,刘振国这才放下心来。
村子里质疑刘俊芽做法的还不止一个。
在有些人看来,全村的人给刘俊芽凑了学费,供她读完大学,是想着她以后能有出息,在大城市工作赚大钱。结果呢?刘俊芽读完大学居然跑回来种地。首都重点大学生和他们这些农民一样,整天起早贪黑的种地?那这读的大学有什么用?
尤其是刘洪妈,背地里不知道说了多少闲话。
“看吧,读书有什么用啊?读的还是首都的重点大学,结果还不是回来和我们一样种地!读这个大学还浪费了那么多钱!”刘洪妈时常在晚上吃完饭后,在村头和人聊天说刘俊芽的闲话。
“还不如我们刘洪,我们刘洪虽然没上大学读的是技校,但是好歹学了一门技术,赚的钱足够他自己用。”
和刘洪妈一样想法的也有些人,但是他们不会当着刘俊芽或者刘德兴的面说什么。
但也有支持刘俊芽的人。
比如,刘蓉梅。她是除了刘俊芽的家人外,第一个支持刘俊芽的人。
她是得知了刘俊芽的计划后,立刻从县城赶了回来。她原本是在县城里打工的,在得知刘俊芽的计划后,就辞去了工作,回来准备和刘俊芽一起干。
她说的是:“听俊芽的准没错。俊芽可是有文化的人。”
还有其他支持刘俊芽的人。遇到刘洪妈在背后说闲话的时候,就会反驳:“你懂什么?人家俊芽种水果是有技术的。等种出来卖了钱,你到时候可别眼红。”
刘洪妈冷笑道:“我会眼红?她种出来再说吧。我就不信了,她能种出个什么出来。考个大学什么用都没有。”刘洪妈本来还想说也就是你们这群傻子凑钱给刘俊芽读大学,结果钱都浪费了。但是想起来她和刘振全为了这事闹矛盾,刘振全差点要和她离婚的事,她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不过,她心里是抱着看好戏的态度看刘俊芽种果树的。
第18章 这条路她会坚定的走下去
刘俊芽种植果树并不容易,她和刘德兴,刘蓉梅一起将树苗运到山上载种,然后是扩穴改土,这些都是力气活。
刘俊芽心疼爷爷,不想让爷爷干活。但是刘德兴又怎么舍得刘俊芽自己做这些事。
“我又没有老到动不了的程度,放心放心,我觉得累着了,我会停下来休息的。”刘德兴朝刘俊芽摆手,示意她不用担心自己。
然后刘俊芽就边干活边注意刘德兴的情况,发现刘德兴有一点累,刘俊芽就说什么也不让刘德兴干活了。
刘俊芽和刘蓉梅从小就干习惯了农活,有一身力气,但是在种植完树苗后也累的有些吃不消。
这还不是最累的,接下来的事,是施肥。
到四五月份,果树根系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果树就急需吸取肥料了。
几亩田的果树,需要的肥料可不少。
好在农村不缺农家肥,只是把农家肥运上去是个问题。
刘振国在这个时候又向刘俊芽伸出了援手,他给刘俊芽找来了一辆二手的农用三轮摩托车,车子虽然陈旧,但是还能发动。用这辆三轮摩托车运送肥料的话,那就轻松很多了。如果单靠刘俊芽和刘蓉梅两个人挑肥,那不知道会挑到什么时候去了。估计累个半死,都还没挑到一半。
刘俊芽细心的在三轮摩托车的车斗里铺上了塑料层,然后才开始和刘蓉梅往里面舀肥料。
刘德兴有不少地,应该说石桥村的人都有不少地。但是很多都是在山上。
刘俊芽这一次试种了三亩地的果树。
“一共种了多少棵椪柑啊?”刘蓉梅擦了擦额头的汗问道。她一直都是刘俊芽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倒是没注意过到底种了多少棵树。
“一百六十五棵。”刘俊芽坐在田埂边,看着地里的果树,露出了笑脸,“过几天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会下来帮我们看看这些树苗的情况。今年果树就能开花,明年能结果。但是我们不能让果树挂果,要第三年,产量会大增,挂的果子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