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芽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但是内心深处却隐隐觉得,这和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似乎是不一样的。
但是到底什么样的日子,才是好日子呢?
刘俊芽思索着这个问题。
就是自己过着开心,爷爷也开心,她在乎的所有人,都觉得幸福开心才是好日子吧。
春去秋来,日子在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刘俊芽就上了高三,她的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
班主任提到刘俊芽那简直是眉飞色舞。
不止是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年级班主任,校长,都对刘俊芽抱了极大的希望。
班主任一直对刘俊芽照顾有加,她是知道刘俊芽家里的情况的,后来也得知了刘俊芽的身世,这让她时不时就感叹,刘俊芽在那样的环境中还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难能可贵。
上了高三后,有时候周末,班主任还会带刘俊芽回她的家吃饭,单独给她补课。这一切,班主任从未求回报。
刘俊芽将这一切都默默的记在了心里。
而刘俊芽的高考志愿,班主任和各个老师们更是上心。问了刘俊芽的意愿后,各方查找资料,为刘俊芽选好了几个志愿。第一志愿便是一所首都的重点大学。这所大学是所有学子们向往的学府,是国人们耳熟能详的一所大学。录取线极高,县一中还从未有人考上过这所大学。但这一次,班主任对刘俊芽有极大的信心。
也许,县一中的历史,将会由刘俊芽来改写。
高考前夕,刘德兴没有多余的话,只嘱咐刘俊芽好好考就是。刘俊芽也没有让爷爷相送,她的心态很好,尽力而为,不留任何遗憾就好。
送刘俊芽进考场的人是班主任的丈夫。
班主任要参加监考,但是她又不放心刘俊芽,所以就委托她的丈夫来送刘俊芽进考场。
班主任的丈夫将妻子交代的事一一复述。什么准考证带好没,笔和其他的工具齐全没有,橡皮别忘了。考试的时候要细心一些,做完记得检查等等。
刘俊芽点头,认真听着这些嘱咐。
就这样,刘俊芽在很多人的期盼中走进了考场。
高考结束后,便是等待成绩了。
刘俊芽考完试便回到了家里,还是如往常一样帮着家里干活。
然后,有一天,安静的石桥村喧闹起来。
因为刘俊芽的班主任亲自送来了录取通知书!还有校长,也买来了鞭炮。同行的居然还有县教育局的人。
刘俊芽以县上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首都的那所重点大学!
第15章 石桥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当一辆小汽车开进石桥村后,整个石桥村都沸腾了。
刘俊芽是他们石桥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而且考上的大学居然就是首都的那所重点大学。
他们村里,真的飞出了个金凤凰啊!
村子里都在奔走相告,刘俊芽的老师和校长都来给她家报喜,放鞭炮了。还有教育局的人也来了,据说是来给刘俊芽发放奖金的。
石桥村的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那是又惊讶,又骄傲。刘俊芽可是他们看着长大的,是他们石桥村的人。
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起在石桥村的上空,刘俊芽的家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刘德兴已经叫人去通知他的大儿子刘振国了。在他看来,俊芽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刘振国这个当大伯的功劳是最大的。
刘俊芽抚摸着班主任给她的录取通知书,心情澎湃。
教育局更是给刘俊芽颁发了一千块的奖金。
这在当时可不算一笔小数目了。
刘德兴这一天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他挽留了班主任,校长和教育局的人吃饭。这些人也没有推辞,他们也想多了解下刘俊芽,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家庭和环境养育出了刘俊芽这样优秀的学生。
刘德兴杀了一只鸡,刘振全和刘洪也过来帮忙了。很快,刘振国也回来了,买回来了酒和一些菜。
刘德兴高兴的和班主任他们介绍着自己的大儿子:“这是俊芽的大伯,俊芽能有今天,基本都是她大伯的功劳啊。”
刘振国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教育局的人,有些局促不安。毕竟对他们普通老百姓来讲,这些都是大人物,是他们平时无法触摸的,遥不可及的。
但是今天居然能一桌吃饭,喝酒。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侄女争气,考上了一所好大学,而且是县里的第一名!刘振国心里是从未有过的高兴和自豪。
午饭后送走了班主任他们,刘德兴高兴的和刘俊芽说,要准备办酒碗。(办酒碗源自四川方言,意指请客吃饭)
刘俊芽知道爷爷高兴,但是她还是建议不要办了。因为办酒碗要花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