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野金银花不好采摘。
平时江枝只能摘一些低矮处的花蕾,现在要做驱蚊液,就准备把这些金银花全部采完。
金银花看为两色,实际上初开第一天都为白色,第二天变成黄色,时间不同,就出现两色同柄,金银各异。
金银花的藤条叫忍冬藤,熬水外洗用于湿疹。
清热解毒,入药的金银花只用花蕾,但江枝提取驱蚊液就没有这样讲究,所有花朵无论开与不开全部采摘。
几个人围着小坡的藤蔓一阵狂采,可陡峭之处还是不敢靠近。
江枝看着那些要浪费的金银花道:“等到十二月时,把这些金银花的小苗移栽到各处山坡上,尤其是被山火烧过的地方。”
金银花不择土壤地势,耐干耐阴,最易种植,以后自己需要金银花的时候还多,需要大量种植才能控制成本。
四个人忙碌两天采来各种草药,按照约定往梨花镇送药水的时间就到了。
因为现在需要三天送一次药液,江枝就不可能再次次都往平川县送,她还是送去镇上的百草堂,让霍彦杰赶集回城时带走。
明天就是梨花镇的赶集日,也是第一次送药水的时候。
这两日巧云已经将几种药物的纯露准备好。
江枝把各种纯露按比例配好,又把从县城里买回来的酒再次蒸馏提纯,取得少量高度酒精勾兑进驱蚊液里。
第二日,一口用高度酒精喷过的土罐装好药液,再放进垫有干草的竹筐里,二瑞背着下山去。
这几次跟霍家接触谈生意,江枝都有意让徐二瑞在身边旁听,以后送货这些事会让他接管的。
以前是一个只知道听话干活,连镇上都不多去的乡下娃,要一步一步走到谈生意上来,还需要长时间,全方位学习才行。
毕竟天才实在太少,大家都是平庸之辈。
只要能通过学习,踏踏实实不犯错就是人才。
徐二瑞跟村里的武阳去送药水,江枝留在山上,她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再过几天山上的水稻就要开花了,去年“去雄”培育出的杂交稻种,还要等今年秋收才能看效果。
今年江枝依然要继续土法培育杂交水稻。
她不是农校专业,只听说过改良稻种中,野生稻和“不育系”水稻很重要,具体情况并不了解。
所以只能用最简单,最笨,也是无法大面积制种的“去雄”法。
第223章 徐根宝想道歉
趁着徐二瑞去梨花镇送药液,江枝看过梯田中的水,又整理一下在各处土沟里种的红薯藤。
等到太阳西斜,坡地已经被一片山阴挡住,叶片也开始上露,这才下地摘棉花。
因为日照时间短,每日晒过才有棉桃裂开,部分棉桃会绽白。
每一天必须把这些裂口的棉桃摘完。
否则被晚上的夜雨一淋,水渗进棉桃,棉花就会发黑。
现在已经是棉花开得最盛的阶段,需要上午摘一次,下午再摘一次。
今年的棉花比去年有经验,从一开始的打顶,每天掰杈,小满爷天天在棉花地里干活,把每一棵棉株都精心伺候着。
棉花也争气,上午下午满眼的白,把小老头乐得要跑好几趟,见一朵就摘一朵。
到了晚上,筐子里装着,簸箕里晒着,两家人坐在一起剥棉桃。
晚上剥,白天晒,白天晒,晚上收,一朵棉花从棉籽到洁白蓬松的棉花,已经数不清要过多少次手,再到纺线织布裁衣上身,又是数天。
院里依然点起火堆照明,每个人都抱着不同的器具在剥桃。
两个孩子已经玩累,直接倒在棉花簸箕里睡了。
徐二瑞从镇上回来,正详细给大家说着山下发生的事。
“村里几户人家在镇上买了木头,订了先做门窗和桌椅,说等秋凉打好土墙再拿来安上。”
巴郡修房一般都选择在秋收以后,地里种上麦子,这段时间里农活少,雨水也相对偏少,请人帮忙修房子方便,还能赶上在新房里面过年。
徐家村总共就二十户人家,为了赶时间,有人已经开始定木匠提前干活了。
徐二瑞说完这些,就看看自家娘,又看看小满爷,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镇上的木匠有好几个,上次自家修建仓房是请的一个老木匠当掌墨师。
但论规模最大,生意最好的,还是王八爷家,也就是王小菊的娘家。
可是,王家跟王小菊曾经帮徐长寿讹小满家的好水田,虽然徐长寿一家子被逐出村当了外来户,王小菊也闹得分了家,跑回镇上娘家去。
按理说,并没有跟小满和自家结下仇怨。
可这个王小菊在镇上见自家卖东西,占便宜不成被娘打了,就胡说八道让王家兄弟俩跟自己动了刀子,一来二去就结下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