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二瑞连连感谢,一行人就去粮店。
用卖嫩苞米的钱买来粮食,又备好赶夜路的干粮火把,要在关城门之前踏上回家路。
只是在临出城的街上,“无意间”又遇到霍二小姐,没等徐二瑞感谢,二小姐问:“你家还有多少青粮?”
徐二瑞道:“还有十几亩!”
霍二小姐想了想:“明天我会派人来看看。”
她想买些送人,这种不算贵但稀奇的吃食,正合适送给关系亲近的亲朋好友。
徐二瑞自然又是连连答应,田贵和其他村人也是心里欢喜。
于是,一行人推着粮车,带着满心希望,丝毫不知疲累,脚下生风的往回赶。
这一天一夜,卖粮卖得惊心动魄,村里的江枝也不轻松。
分完剩下的苞米,又一早给张军头他们抬去几大筐,她这才停歇下来。
刘氏和夏母都给她送来饭菜,还让她去自己家睡一会。
江枝哪里有心思睡觉,她还要抓紧安排人手,把掰过苞米的秸秆割倒做青储饲料。
现在长在地里,会耽误二茬玉米的移栽。
昨天晚上已经验证过,干活就有粮。
这一下家家户户能动的都来了,多少都能蹭上一些好处。
割的割,搬的搬,更多的还是切秸秆渣。
没有粉碎机,苞米杆全部靠人工用刀切,大家围在一起,“乒乒乓乓”砍得草屑乱飞。
在一块地的低凹处,二瑞早在整田挖水沟时,就让人挖出一个池子,上面盖上草帘防止雨水灌入。
田贵他们当时以为是要蓄水,还用锄头将池壁用湿黄泥敲砸得结结实实,保证一滴水也不会漏。
现在装青储就简单了。
打开来里面干干净净的,都不用再铺什么油布,直接就可以把苞米渣往里面倒,再让人层层踩紧踩实。
收青储,这是徐家村从来没有过的事,自然又引得议论纷纷。
徐根庆的娘秦氏才挨过打,一口气堵在心中正无处发泄。
此时看见江婆子这样糟蹋苞米杆,顿时欢喜起来。
哈,这是要把那么多秸秆全部沤肥?
真是疯婆子!
巴郡四季常绿,可在冬天,适合牲口吃的青草还是会大部分枯死。
除去每天在外放牛,家里还需要准备一些干草。
虽然村里现在还没有牛,可在春季分种子时,官府说过会给每个村分来大牲口。
万一真的送来,冬天可就没有草喂了。
在这里,撕下来的苞米叶和嫩些红薯藤,还有田中稻草,都是晒干后留着喂牛的草料。
只是储存上有麻烦,冬天遇到雨水多,这些东西还会腐烂。
于是会把干草绑在树杈上,晾在房顶上,生怕挂得不够高,就没有谁往地里埋的。
不止秦氏这样想,其他人一样。
田贵等人走了,徐根庆几个还在。
这些人对江枝当村长是不满意的,只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才低头听话。
这时候就在看笑话:女人啊!做事就是胡来不靠谱!
徐长明更是一种早知如此的表情:我早就说过女人当家,房倒屋塌!
本来这些苞米杆晒干还能做柴火,这就糟蹋了!
就是等田贵、徐根有那些跟着江婆子捧臭脚的人回来看见,会不会觉得他们是在当傻子。
几个人都等着看热闹,还帮忙催促村人干活快些:你们都要听江村长的话,使劲做啊,做得越多越好。
生怕村里做得慢了,会被田贵他们拦住。
苞米长得小,就连苞米杆也细,根本就不能跟现代那些高过人头,杆粗苗壮的秸秆可比。
一天时间,五亩地就割完砍完,还踩进青储池。
江枝让人把池子用油布盖好,再盖上草帘防水。
对自己的做法,江枝并没有对每一个人都解释。
要接受新事物,不仅需要时间和智商,更多的是需要知识储备。
自己没有精力把每件事都讲明白,还要每个人都懂。
现在只需要让下面的人做到听指挥,令行禁止就行。
也幸好此时“杠精”徐根生没有在,若是他看见青储,肯定要问什么叫厌氧发酵,为什么要密封……
不过江枝已经想好应付的话,若有人追问,自己就说跟家里做干菜是一个道理。
反正青储发酵得好,饲料里还有一股酒香。
现在有徐根庆和徐长明这些一惯唱反调的人突然捧场,正合她心意,连解释的话都不用说。
等到后半夜,安静的村里重新热闹起来,进城的人终于回来了。
第194章 分粮
几个人这一来一回上百里地,累是累,可精神抖擞。
等到村里,田贵拍着独轮车上的粮袋轻松道:“里面都是白米白面,大家都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