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有药/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186)

作者:橘香袭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向德金微微一怔笑起来:“老爷子,以后我们就是税官,章县令体恤民众,说过不会加赋。”

小满爷顿时长舒一口气:“只要能让老百姓太太平平过日子,多交一成税也使得。”

老百姓的愿望就是这样朴实无华,只要留够自己吃的用的,多交一点也能接受。

江枝心下明白,诸侯争霸,黎民受苦,

无论什么时候的战争,打的都是银钱,拼的都是后勤,谁的家底厚,谁就能举拳头。

现在新军这打打停停的架势,摆明了是想要和谈,只是双方在权衡筹码,也是在为下一场作准备。

向德金说完战事,又说还想要些草药。

江枝就带他到崖上取药。

可到放药的阁楼边,向德金才道:“婶子,我不要草药,你上次给我们的那抗炎药还有吗?”

江枝诧异:“我给你们有六十片,怎么会现在就吃完了,谁病了?”

其实每次五片,一天三次,六十片只够一个疗程,只是江枝没料到这样快就派上用场。

向德金道:“前段时间雨雪天气,章县令带我们在外面下乡督民农耕。

他是北地人,不习惯我们这里的水土气候,半道受凉发烧,喉咙肿疼又咳嗽,下村不方便熬药,我就把药片拿出来给章县令吃。”

江枝心中叹息,章正不是巴郡人,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刚开始就是因为腹痛跟徐二瑞遇上。

现在这里冬天的阴湿天气他更受不了,不过章正能接受药片还是出乎她的意外。

“章县令拿到药片说什么了?服用过感觉怎么样了?有效果吗?”江枝知道会有效果。

这些草药都是天然生长,这里的人也没有吃过元素周期表,对药效敏感,但还是习惯一问。

向德金点头:“章县令当时是晚上发着烧,一时无药在手,只能先让人熬了姜汤紫苏来驱寒。

发烧是退了,就是咳嗽愈加厉害,章县令说自己本来身体强壮,寒在外、郁热在里……什么的我也不懂,只知道是喉咙肿得喝水都难,这才试着把药给他,效果还真的有!”

“章县令后来问过药片是什么药,我就说了是你自己找的草药制成片剂。

章县令问过就不再多说,连服三天药片,到回县衙时就见大好,他就自己开方拿药,在我走时,章县令已经无碍。”

江枝点点头,章正之前就说过自己略懂药理。

读书人博览群书,懂一些医学、阴阳八卦不稀罕。

东汉医圣张仲景还是长沙太守,写下医中瑰宝《伤寒杂病论》,对疫情最为擅长,在刘备的统治下受到重用,可惜任官时短,在蜀国史记中记录很少。

只是向德金不懂医药,也是难为他记得外寒内热这个症状。

人合阴阳天地之气,才能内外通达,无疾无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药材也养一方人。

巴郡的气候有特点,这里的疾病有着地域特点。

寒、湿、热是巴郡疾病的基调,寒湿交杂,湿热裹挟,万变不离其宗。

每年冬春最易发的“寒包火”,发冷干咳黄痰同时出现,就需要先以苏叶解表,再以清热。

这就是冬季生病需要吃萝卜清理肠胃的原因,“攘外必先安内”,用在这里也合适。

还有急性腮腺炎,也是春季学校开学后的一大亮点。

每间教室里都有一个下巴上包着臭哄哄、滑腻腻,黑糊糊鱼石脂油膏的学生……

既然向德金要药,江枝就给些,家里这些草药都是常备,一晚上就可以做好几十片,上次多的药片还留着。

见江枝大方拿出药来,向德金没急着接,反而笑着从怀里取出两串铜钱:“这两千钱是药钱,婶子先收下!”

江枝拒绝:“你送来粮食糖就很多,这些药也不值这些银子。”

向德金让先她收下,说民间有个规矩,“没送人吃药的,那样会无效”,总要多少给些钱。

自己以后万一生病,也好再讨要药片。

既然这样说,江枝只能收下。

接下来的话才让江枝真正惊讶了:“章县令说,婶子既然能做这样方便的药片,不如就多做些,可以让那些乡民受益。”

什么意思?

章县令要什么做药送给乡民?

第134章 人口是第一生产力

江枝正想开口询问,向德金像是猜出她的顾虑已经继续道:“章县令说这药是婶子的方子,药材虽然不贵重,但手工繁琐。

就由你做药,县衙出面售药,薄利惠民也是积德行善。”

因为所用药材不稀奇,向德金他们都曾经看到过,的确随处可见,江枝倒是没有“怀璧之罪”的担心。

只是这话、这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