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昆州最大的国有企业。前身是昆州水泥厂,也是建国后昆州建成的第一个工厂。
昆州水泥厂,是昆州第一个利税过千万的企业。改制后的荆华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昆州第一个利税过亿的企业。
田文明 1979 年高中毕业后,特招进入当时的昆州水泥厂。
接下来的侦破工作重点还是要争取尽快突破田文明,这也是许畅给刘余川的意见。
不是说田文明会和 6.8,6.24 两起命案的凶手有关联,而是在田文明的身上,一定有着眼下昆州这两期凶案凶手某些特质的映射。
两个人身上,有某种共通性。
这一点,也是刘余川和许畅达成共识的。
突破了田文明,让他交代自己的作案心理,动机、如何训练的杀人手法,等等。尤其是如何逃避的警方排查。
有了这些信息,就有可能按图索骥,找到另外一个凶手。
或者,锁定这个凶手的心里特征。
这种思路,是和传统刑侦手段相悖的。却是许畅在协助省厅侦破云城碎尸案时证明行之有效的。这种方式叫做“心理画像”,不是传统意义上犯罪嫌疑人的人像。
刘余川的方案是两头并进,一人居中。
一头是卢一品负责,到荆山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探一探田文明的历史,找找蛛丝马迹。
重点接触人物是冯玉兰。冯玉兰长期在昆州水泥厂,荆华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任职,和田文明接触很多,又是田文明的木工“师父”宋建军的妻子。
另一头是刘余川自己出马,再次提审田文明,和田文明直接会面。尤其是要针对上次审讯中没有提及的那一箱子旧手机。刘余川认为,那就是田文明的弱点,软肋。
居中的是许畅。她得到了省厅和黄堃的推荐,也得到了刘余川认可。
两边的人在谈话时都使用摄像记录仪,许畅在审讯中心都可以看到,听到。还可以提出新的要求。
这已经是很大的权利了。
卢一品现在就在荆山实业,和他在一起的是聂云斌,荆山分局局长。接待他们的是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宋玉梅。
这是一个 40 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化着淡妆。短发,身着浅色上装正装。深色直筒长裤,半高跟的皮鞋。不论是说话的方式、语气,还是举止,穿着,都透着干练。
“昆州水泥厂建厂伊始,就在这里开山取石。经过多年的开采,昆州水泥厂挖空了荆山后山的多处山头,‘人为’制造出大片空地。上世纪 90 年代,昆州市的国企改革开始,昆州水泥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工人持股,更名为‘荆华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活力。”
“90 年代,环保意识增强,水泥生产工艺也不断提高,水泥生产减少了开山取石的原料使用。改制后的荆华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厂区,也就从山脚下,搬迁到了这里。离开城区,搬进了山区。早先的生产厂区,现在是荆华物流的停车场。”
“几位警官是开车来的,刚才到厂里来的路上,那条从环城路到厂区的四车道全水泥路面,昆州市唯一一条由企业自己出资修建的道路,全长 5.7 公里。从环城路,荆山脚下,顺山势而上,通到荆山后山的生产区。”
“这条路的是有名字,叫‘荆华山道’。既寓意荆华公司要记住历史,不能忘记几代水泥厂职工奋斗前行的过程,要不断前进,再攀高峰。也寓意现在的荆华公司要想达到新的高度,就要有爬山登高的精神,道阻且长,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止步不前。”
荆华公司的党建活动室,宋玉梅站在荆华公司的厂区示意图前,饱含感情地说着,滔滔不绝。
并没有考虑几个警察是不是对这些话题感兴趣。
“两位警官,给你们讲这些,不是我在卖弄学问,更不是在炫耀荆华公司的历史和现在。是因为你们今天要谈话的人,和我说的这些事情,都有着极大的关系。”
“宋主任,你这是什么意思?”
聂云斌问出了对方等待别人问出的问题。
“冯兰仙,历任昆州水泥厂财务科科长,供应科科长,企业管理部部长,副厂长。是昆州水泥厂的第一位女性副厂长,也是到目前为止的唯一一位女性副厂长。担任副厂长期间,主管人事行政、物资采购,以及大额合同的谈判、审核,是厂里数得上号的实权人物,也是有名的铁娘子。”
“当年昆州水泥厂的改制,从制定方案,到对接政府部门,向银行贷款,各项具体项目的实施、操作,都是这位冯兰仙带着人,一步步完成的。当时,冯兰仙的职务是企业管理部部长,我就是她的手下。”